
我们家平时不怎么特意吃猪皮,但不得不承认,猪皮确实是个好东西。
好比如吃五花肉时,要不要带皮,常引起争议。有些人觉得带皮的五花肉口感难嚼,尤其是猪皮上的毛囊,如果处理不干净,实在影响食欲。好在如今的猪肉店都会用火枪烧烤去毛,但如果在家料理,稍不细心,猪皮就成了一道棘手食材。
海南有一道菜叫“黄梨炒猪皮”,客家菜里也有类似做法。然而在我记忆里,我们家吃的猪皮,通常是先炸、再晒干、再泡发的版本。这样的猪皮泡发后,再用黄梨、辣椒和蒜头快炒,甜中带辣,辣中带酸,充分吸收酱汁的浓郁风味。这个味道,构成了我童年最早的猪皮记忆。
最近,我尝试了一道特别的猪皮料理——卤煮生猪皮。这道菜的做法类似于卤猪脚,但主角换成了猪皮。





卖上述这道菜的老板家族,在雪兰莪锡米山巴刹卖生鲜鸡已经三代了,因为和猪肉贩是老友鬼鬼,常能拿到整大块猪背的猪皮。
许多猪肉贩在取排骨时,会切出一整张完整猪皮,这些猪皮就成了老板的卤料之一。
拿回来后,老板还要细细处理,确保猪毛和毛囊完全去除,再慢火卤制,让猪皮炖得滑嫩、胶质丰盈,吃起来很滑溜,女士很喜欢。
许多人喜欢猪皮,是因为它富含胶原蛋白。我当然也认同这个说法,虽然胶原蛋白再多也不会让我变成帅哥,但凡是带皮部位,我就是特别偏爱。
软中带劲
因此,吃五花肉,我从不去皮;吃猪蹄,我最爱啃有猪皮的部分;而猪尾巴,更是我的心头好。猪尾巴关节多,皮相对较薄,除了靠近臀部部分稍微带点肥肉,整体几乎只有一点点精肉,啃起来特别过瘾。
长辈常说,吃不起鱼鳔,可以用猪皮替代。虽然两者味道差别很大,但在口感上,尤其咀嚼时,确实有些相似——都是软绵中带着嚼劲。
猪皮还常出现在咖喱面里。每次看到有猪皮的咖喱面,我都会觉得特别亲切,甚至忍不住嘱咐老板多加两块。我尤其喜欢那种泡在咖喱汤汁里、吸满汤汁的猪皮。如果让我在鲜蚶和猪皮之间做出选择,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猪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