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那是在上一个世纪70年代末,香港电影大放异彩,票房收入纪录横扫东南亚市场的岁月,我们穷追不舍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成龙的《蛇形刁手》、《师弟出马》、《醉拳》、许冠文许冠杰兄弟的《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等电影……
爸爸对我说:“这些演员,李小龙、成龙、许氏兄弟、还有洪金宝、七小福成员们等,他们都必须得要感谢一个人……”
那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电影人、一位电影编剧、一位文学修养深厚且写得一手好书法的文人,更是一位导演,就是他,改变了华人电影历史,带领中文电影走向世界,让世上喜爱电影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文电影视野。





当年,五六年级到预备班初一二的我们是一群不爱乖乖呆在课室听老师讲课、不愿静静被关在家里做功课的野孩子。除了郊野丛林、河边湖畔,我们也喜欢漫无目的的到处闲晃、看戏院的电影海报剧照、翻书局摆卖的新书画报杂志,我们武侠小说借来借去的看、西洋歌曲反反复复的哼、中西电影三五成群的去看,日子中有所等待却不知等待什么、生活中似有似无的梦想却又是那么抓不到的遥远和虚无,于是,在歌曲、影画、小说中,我们各自看到自己的英雄,想象长大后就要做我们心目中英雄所做的事,然而,大家心目中英雄的名单上,却从来没有一个香港演员。
为何爱上港剧
那是60年代初,在马来西亚,绝大部分上映的电影,都是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的出品,那个时候,我们熟悉的女演员有林黛、尤敏、叶枫、乐蒂和杜鹃等,男演员则有赵雷、陈厚、关山和高远等。
我们都不喜欢那个时候香港的男女明星,反而喜欢日本演员小林旭、高桥英树、胜新太郎、浅丘琉璃子、吉永小百合,我们追看《黑旋风》系列、《盲侠》系列……到最后我们全校同学一起沸腾的喧哗《Watari》。
我想不到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迷恋日本演员,尤其是日本男演员,直到爸爸对我说的那一个人的电影的出现,我才突然了解,原来当年我们内心所等待和期盼的,就是那一个人的电影所带给我们的不停让人非议的暴力美学、那一股阳刚、那一团英雄本色、那一种吊儿郎当的不羁以及那一抹对万事不屑的气概的出现。
那是1966年,“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连续推出武侠片《虎侠歼仇》、《边城三侠》,继而1967年《独臂刀》以突破百万票房的纪录平地一声雷响遍香港东南亚各地,电影所到之处上映之时,各大大小小城镇无一不是一票难求万人空巷的回响。
邵氏如日中天
这三部电影带出了三位男演员王羽、罗烈和郑雷,其中罗烈是历年来“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从来不曾重视过的粗线条风格男演员。
而当时“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的男演员赵雷、陈厚、关山和高远等都是斯文书生型的小生,那个时候,一部轰动一时的宫帷片,也是“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妲己》,里面演饰纣王的,是韩国影帝申荣钧,之所以选上他就是因为他可以在电影中诠释出纣王的霸气、展现出纣王那强烈的残暴个性,那是一种当时香港电影圈男演员所没有也不可能具备的一种气质。
而继《虎侠歼仇》、《边城三侠》、《独臂刀》三部曲王羽、罗烈和郑雷三侠之后,爸爸口中的那一个人跟着为中文电影带来姜大卫、狄龙、王钟、陈星、陈观泰、傅声、戚冠军并让我们看到一片阳刚的蔚蓝天空和他们的《大刺客》、《断肠剑》、《游侠儿》、《保镖》、《刺马》、《马永贞》、《大刀王五》等电影,然后继而李小龙、成龙、许氏兄弟、洪金宝、七小福成员们一一出现。
塑造这么一片天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改写从女演员领风骚的香港电影(甚至于香港歌坛)转至男演员(男歌手)为天下的这一个人是谁?
他就是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张彻!
致敬!
■情满江湖曲动人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