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行动党党选,林家VS合体派(陆兆福、倪可敏合体后的当权派加倒林派)的格斗在进入白热化阶段后,真的比台湾乡土剧还精彩。
尽管“党内互打”真的很有戏剧张力,但许多坊间声音也藉着这一机会,呼吁行动党内部重新检视执政的48个月(包括喜来登政变前的22个月)里,行动党有没有“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也希望最终胜出派系能够带领行动党兑现当初的改革承诺。
说起“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这几年我们的确很常拿这句话来形容希盟领导下“Reformati(改革已死)”的情境。但其实在讨论公共政策或公共议题时,我们不能那么“一刀切”地看待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这个情况,毕竟执政者要能够审时度势,执政者需是在时局变换迅速且复杂的政治场域里,能够“更多角度及思考更全面的执政集团”。
立场转变很合理





举例来说,是否应该允许Lynas在大马运作课题里,希盟“换了位置换脑袋”就是一个必要情况。
因在20~21年以前,稀土还没被视为是大国之间的“重要战略物资”,但在中美科技及贸易战开打之后,稀土就真成了抢手物资。
此时,允许Lynas运作就从过去的弊大于利,悄悄变成了利大于弊,因为它能让大马得以利用稀土在两国日趋升温的明争暗斗中,作为“夹缝求生”的重要筹码。
因此,这两年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希盟对于稀土态度的转变,尤其部分原本当年靠着“Stop Lynas Save Malaysia”运动起家的行动党议员,也开始从100%反对转变成利用更缓和手段来应对Lynas课题,将策略转变成“如何加强监管,最大程度降低对人民健康的伤害”。
这其实就是一种“好的”换位置换脑袋,也是希盟在执政期间,少数在策略调整上转向中庸的试验(穿插一个题外话:但很遗憾的是,希盟在这个议题里,并没很好地与支持者沟通,在舆论上仍然让很多人因不理解希盟转变原因而被骂爆)。
然而在很多别的议题里,行动党及整个希盟的“换位置换脑袋”其实更多是负面的。
欠薪事件悬而未决
就像是最近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的透视大马The Malaysian Insight记者被拖欠薪水、EPF、PCB(预缴税)等,明明事情爆发已过了一年,记者们面临的情况仍没被解决。
一年多前当事情爆发时,通讯部长法米就已公开表示会积极介入处理。不知是否时因透视大马是亲安华的PETRA集团持有的,所以一年后这个问题仍“悬而未决”,直到近日PETRA新闻公司旗下的15名员工发表了连署文告,要求政府立即解决这个问题后,法米才要求公司立即处理相关问题。
想当初,马新社前主播控诉马新社低薪过劳情况时,YB张念群(当时希盟是在野党)就曾主动联系,希望能提供协助,也在当上副部长的初期协助处理,但现在不管是通讯部副部长或是掌管劳工权益保障的人力资源部长,行动党籍的YB沈志强都在这群记者面临问题时“静静不出声”。
腐化注定被唾弃
整体而言,尽管在多变复杂政治场域里,我们的确需要有能够“换个位置换个脑袋”的政治人物,来根据外部局势做出变换,适时调整策略来因应,但政治人物们始终要谨记一个要点,被权力和个人利益腐化的结果,就是被唾弃和抛弃。
当权者固然可以用法律、权力和体制的不公平延缓自己被推翻的时间,但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无论是专制极权或是民主自由的制度,“人民才是老板”。
这一次党选,行动党领袖们千万别忘了这个当初帮你们入主布城的政治口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