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旅游

浮世绘

吴伟才

会员专区

好好生活

文 文 文

会员文|吴伟才:这是人生不能少的东西

先说一部在1973年震撼了我的电影——Soylent Green。上演时它译成《21世纪大风暴》。故事是说21世纪核战后人类食物短缺,地球已不适宜任何农牧业,只能进入一种“人肉循环”的境地,也就是“人吃人”。不过却也并非野蛮的吃法,而是根据群体分工来分配食物。“人肉”来源也讲究“文明”,除自然死亡的尸体外,谁活到够了,都能自动走进人肉处理工厂去贡献自己,让自己制成环保的绿色食物。这些自动贡献自己的老人,都能得到人生里最后一次的“恩惠”。

这恩惠,就是身体洗净后,躺在一张手术台上,当灯光暗去,就有一段优美音乐响起。跟着老人面前就出现一个巨大屏幕,屏幕上尽是世界毁灭前的各种美感:经典画作、四季景色、花朵缓缓绽开、海浪拍打礁石、树林广袤无涯、鸟巢里静静躺着蛋卵……最后是山坡上一群无忧无虑的绵羊。然后大屏幕熄灭,手术台就像推进人肉工厂的通道里去。

是这电影提出的“生命代价”震撼了我,足以作为换取生命代价的原来就是世上种种的美。

所以我们别老说自己只懂得活着或自己没有这个“美”的心灵需要,这种例子我碰到多了。常常每当我向一些朋友介绍一些好音乐或好绘画,从他们的腼腆就看出他们觉得整件事就像跟他们并不搭,甚至直接就说“啊这些事我哪会懂得”,有些甚至说“我只是个会做饭的大妈”或“我就是一个只会打开电视坐在那里的大叔”。遇到这情形我是很无语的,人类拥有着各种精致的官感,天天活着却无法明白美是我们心灵上最需要的滋养,坦白说是有点遗憾。

像“大妈大叔”这种称谓用来调侃一下自己那是无妨的,但不要用“大妈大叔”来作为自己不必学习欣赏美感的藉口。这对你的生活一点好处都没有。尤其活到老年,请你想想这辈子你“美过了什么”?没有,记忆里很难挖掘出“美”来,仿佛从来都没觉得这辈子有过什么难忘的或足以让你感到深刻动容的美感回忆。那不妨问问自己:怎么自己这一趟活得就如此苍白?

开发审美

当你感觉良好,那一定是从五官上最先开始的。从五官开始,然后心里感觉良好,这就是给你一个“发觉”自己也同时去“发掘”美的机会。

因为我们能够从审美中发现自己是个怎样的个性;甲喜欢远山薄雾,乙喜欢海浪阳光,丙喜欢辽阔星空,各有不同,却也可以各有交集。而且当你经常接近自己心动的美感,同时也能因此塑造你的内涵、你的品味、你的个性。别说这些都不重要,人类都有一个天性要求,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这个“谁”也美吗?正因为有了这番对自己的了悟,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性格。这对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因为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以后再无来者,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那么透彻地了解自己。而美的滋养可以填补遗憾,还能抚慰孤独,因为最后还是你的心灵一直跟着自己在一起的。

人不仅会欣赏美感。人同时也能因为自己具有欣赏美感的能力而欣赏自己。

眼里能发现世界有美感的人,才懂得感恩于美。他们不像那些整天都在问“活着有啥意思”的人。因为答案如此简单,“世界的美就在各自的眼里,懂得发现,就能遇上让五官和心灵上足以感动的事物,而能这样活着,不就是恩惠吗?”懂得审美确实直接就能影响人的心理情志,是吧?

身边就有不少寻常例子,比如老人闲暇时走走公园,感受绿意,静看日落,感觉身外弥漫的光华,一杯清茶,或坐在自己安乐椅上,陶醉在膝上的画册里、或音乐里、或就只是身边氛围里,可以简单到就是如此,美感就能透过五官感受直达心底深处。这份沉静的触动,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美的当下”,它对心灵的抚慰力量,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浮世绘

吴伟才

会员专区

好好生活

相关文章

赖芊翠:出来行,最紧要靓仔?

庄言咏:情侣如何避免鸡同鸭讲?

曾子曰:说走就走的两种意思

看好文|大厨上菜:意料之中的美滋味

她靠这方法 不知不觉减9公斤

看好文:好酒趣|不喜欢酸酸涩涩,可以选马尔贝克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