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近日在利雅得展开谈判,乌克兰与欧盟被排除在外,令基辅政府倍感孤立。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依赖欧美军事及经济援助才能坚持抗战,但如今西方支持正逐步减弱。
乌克兰的战斗力主要来自美国与欧盟提供的先进武器及财政支援。美欧三年来共投入数千亿美元援助,使乌克兰得以坚守阵地。





然而,战争长期化导致乌克兰经济濒临崩溃,基础设施被摧毁,数百万人民流离失所。西方国家内部亦因经济压力和政治考量,对继续援乌态度分化。
特朗普在2025年重新入主白宫后,迅速调整对乌政策,批评拜登政府的策略拖累美国经济,并直指泽连斯基应早在战争初期谈判,而非执意抗战,导致乌克兰付出惨痛代价。
指泽连斯基独裁
他甚至指责泽连斯基为“独裁者”,批评其拖延选举、限制言论自由、打压政敌,并质疑美国是否应继续无条件援助。
此次美俄谈判凸显乌克兰的被动局势。特朗普政府对乌援助大幅削减,共和党内部更是要求重新评估乌克兰战略价值。与此同时,欧盟因能源危机及经济问题,部分国家对援乌态度转冷,法国、德国等国虽仍支持乌克兰,但内部已有声音主张寻求外交解决方案。
基辅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泽连斯基坚持抵抗的立场虽展现乌克兰抗争决心,但国际现实已令乌克兰逐步失去战略优势。若乌克兰无法获得进一步支持,最终可能被迫接受一个不利的和平协议。
美俄谈判的核心议题不仅涉及乌克兰的未来,还关乎欧洲安全架构的重新调整。俄罗斯希望通过谈判巩固其在乌东地区的控制权,而美国则试图在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情况下,维持对欧洲盟友的影响力。
乌克兰路在何方
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府正加紧寻求其他国际支持,如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合作,试图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此外,乌克兰国内的政治氛围也在发生变化。战争持续多年,乌克兰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经济困境与物资短缺加剧社会矛盾。尽管泽连斯基仍得到一定民众支持,但其政府的稳定性正面临巨大考验。若战局进一步恶化,乌克兰内部可能会出现政治动荡。
乌克兰的未来将取决于美俄谈判的走向及欧美援助政策的变化。若西方完全放手,乌克兰恐难以支撑,战局可能迅速逆转。泽连斯基政府如何在美俄主导的国际政治博弈中争取最大利益,已成为基辅政府亟需面对的难题。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战争的影响已远超乌克兰本身。全球能源市场、经济结构乃至国际地缘政治格局都因战争而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美俄之间的较量仍将持续,而乌克兰能否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保持生存空间,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