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副刊 > 风尚

会员专区

宠物情缘

好好生活

文 文 文

会员文:宠物情缘|赶走小猫太无情?猫妈妈的爱与教育

Ginger cat and kittens
会员文:宠物情缘|赶走小猫太无情?猫妈妈的爱与教育
会员文:宠物情缘|赶走小猫太无情?猫妈妈的爱与教育
会员文:宠物情缘|赶走小猫太无情?猫妈妈的爱与教育
会员文:宠物情缘|赶走小猫太无情?猫妈妈的爱与教育

母猫对小猫万般宠溺,但为何小猫长大之后,猫妈妈就会开始驱赶,或者欺负小猫?其实,这并不代表猫咪没有母性,而是本性使然!

Ginger cat and kittens

赶走小猫是猫妈妈天性

在人类父母眼中,无论孩子长到多大,始终是需要照顾的宝贝。然而,许多动物并不这么想,比如猫。

养过猫的人或许会注意到,猫妈妈在小猫刚出生时,会细心呵护,甚至不允许外人随意接触。但当小猫长大后,猫妈妈却会逐渐疏远,甚至驱赶它们。有些猫妈妈即使没有直接赶走小猫,也会选择独自离开,避免与它们待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本能,是为了让小猫学会独立生存。当小猫长大,猫妈妈便会鼓励它们离巢,自行探索世界。刚开始,小猫可能会不适应,但猫妈妈不会干涉,甚至选择远离或直接离家,逼迫小猫学会觅食与照顾自己。久而久之,小猫便能适应环境,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猫妈妈驱赶小猫的行为,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生存与繁殖需求。

首先,生存本能是关键因素。猫的祖先生活在野外,每个猫群都有自己的领地,食物资源有限,若过多个体聚集在同一区域,竞争会变得激烈,甚至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因此,当小猫长大后,母猫会将它们赶出领地,让它们自行谋生,这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适应机制。

其次,繁殖需求也影响猫妈妈的行为。母猫每年通常有两个发情期,分别在春季与秋季。春季交配后开始怀孕、生育,小猫随着时间成长,母乳供应逐渐减少。到了秋季,母猫会再次进入发情期,寻找新交配对象,这时候小猫已经足够大,猫妈妈便会将它们驱离,为下一胎做好准备。

此外,哺乳期的变化,也是驱逐行为的另一个原因。随着小猫成长,它们的牙齿逐渐长出,意味着可以开始摄取固体食物。当猫妈妈在哺乳时感受到小猫的牙齿,便会意识到它们不再需要完全依赖母乳,进而拒绝哺乳,促使小猫开始独立进食。

然而,现代家养猫因为长期受到人类照顾,已不需要为食物奔波,因此许多母猫与自己的孩子仍能和谐共处,不再像野生猫那样驱赶或欺负小猫。但即便如此,猫妈妈仍不会像人类母亲一样时刻陪伴孩子,这种独立性依然保留,并非因为缺乏母性,而是猫科动物的天性使然。

所以,如果你发现家里的猫妈妈对小猫漠不关心,无需担心,这通常代表小猫已经到了该独立的时候,不再需要母乳。此时,可以开始喂它们适合的幼猫猫粮,帮助它们顺利过渡到自主生活阶段。

猫咪世界不像人类

在人类视角下,母子分离似乎非常残酷,事实上这对猫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认为猫总是想着它的父母,或者猫妈妈总是想着它的孩子,那么会发现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在一次实验中,猫咪与猫咪的家人分开半年后,猫咪的主人把小猫带回了原来的家庭,试图让小猫和猫咪家人团聚。结果,想象中的美丽画面没有出现,小猫不敢出来,一直躲在猫笼里;而猫妈妈,似乎完全忘记了孩子,不断哈气,摆出攻防姿态,试图驱逐侵略者。因此人无须为猫的分离感到难过,它们的世界并不一样!

小猫断奶即被逐走

母猫会在哺乳期过后(一般是两个月,有的母性强会到3、4个月),将幼崽驱逐出自己的地盘,这是母猫的正常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

自然本能反应:很久以前,猫咪是生活在野外,它们的生存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优胜劣汰,如果一直在母亲的保护下,一旦母猫有一天没有能力再去保护小猫,在野外生活的小猫将会面临灭顶之灾。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能生存下去,母猫不得不这样做。

生存条件:有些母猫因为生的孩子比较多,在小猫成长的过程中,母猫已经将自己的血肉耗尽。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也为了小猫能够成长更快,母猫只能假装讨厌小猫。

猫咪领地意识:小猫断奶后就是独立个体,猫妈妈必须让它们寻找自己的领地,而不是占用自己的。

避免近亲繁殖:小猫中的母猫性成熟很快,一般6个月左右,如果不赶走小猫会有近亲繁殖的风险。如果母猫和小母猫同时怀孕,资源的消耗也是一块领地承载不了的。

激素影响心理:大猫体内孕激素极速下降,卵泡重新发育,导致心理不再认为小猫是自己的孩子。小猫满两个月以后,母猫的激素影响差不多完全褪去,如果没有绝育的话,下一次发情很快就会到来,这个时候的母猫没有类似“母性”的感情。

当小猫度过哺乳期以后,在母猫眼里,小猫就不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同种族的同伴,这也是成年后不绝育的猫会和自己的血脉亲猫交配原因。

所以,母猫赶走自己的孩子会痛苦吗?如果只是少一只幼猫,母猫最多有些奇怪,如果一只幼猫都没有了,而母猫正处于激素还未褪去的哺乳期,母猫的确会显示出慌张模样。如果小猫已经离开哺乳期,母猫寻找的只是“那个经常在的熟悉气味怎么淡了”,不过,这种寻找行为,很快就会消失。

母猫在小猫幼年时悉心照料。

千方百计只为分离

当母猫刚生下小猫时,它会非常保护孩子,对外来接近者极度警惕,甚至可能攻击人类或其他动物。但随着小猫逐渐长大,母猫对待它们的态度也会慢慢改变。

大约在小猫3个月左右,母猫会开始明显地“赶走”它们,常见的表现包括:不让小猫靠近,当小猫试图接近时,母猫可能会炸毛、呲牙,甚至哈气警告。此外,母猫不再像以前那样衔食给小猫,也不再细心照顾,对小猫撒娇讨抱的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小猫一直缠着不肯离开,母猫甚至会选择悄悄离开,以此迫使它们独立。

对于家养猫来说,它们的环境不同,母猫未必能像野猫那样驱赶小猫。但当小猫满6周后,母猫可能会开始拒绝哺乳,脾气较差的母猫甚至会对小猫动手,以此让它们明白该独立了。

有其母必有其子,妈妈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孩子。

其实,大自然的规律,在人与动物身上都是相通。无论人类还是猫咪,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希望他们学会独立,拥有自己的生活。人若不经历磨练,就难以成长;同样地,小猫如果一直依赖母猫,就无法习得必要的生存技能,难以在自然界生存。

因此,母猫赶走小猫并非残忍行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不过,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野生猫咪身上,家猫则相对较少发生。如果家养母猫已经绝育,不再受发情影响,部分母猫甚至会与小猫长期和谐共处,陪伴它们长大,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猫妈妈爱的教育

小猫出生的那一刻起,猫妈妈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它们。每隔一小时,猫妈妈都会舔舔小猫,不仅能帮助清洁和保持毛发干燥,还能让小猫熟悉妈妈的味道,增强亲子连结。新生小猫几乎每2到4小时就要进食一次,吃饱后便沉沉睡去,形成“吃-睡-吃”的循环。猫妈妈不仅负责喂养,还要帮助小猫排便,保持体温。只有当小猫熟睡时,猫妈妈才能稍微休息,或在附近进食。

在野外,母猫会选择隐密、安全的地方藏起小猫,并教导它们保持安静,以免暴露行踪。母猫不会离开太远,确保小猫的安全。家养猫咪则会透过叫声向妈妈寻求安慰,只有妈妈在身边,小猫才会感到安心。

当小猫逐渐长大,长出牙齿,猫妈妈便开始教导它们狩猎的技巧。与兄弟姐妹的互动、嬉戏,就是学习生存技能的第一步。它们会透过扑咬、追逐,锻炼捕猎能力。

随着小猫开始探索世界,它们会尝试在不同材质的地面上行走与跳跃,学习适应各种环境,挑战更高更远的地方。有时它们成群结伴,有时独自冒险,互相支持与鼓励,一起成长。母猫会叼回猎物让小猫练习捕捉与进食,等它们熟悉这些技能后,便会带小猫一起外出打猎。

当小猫满3个月后,猫妈妈开始逐渐疏远,不再像以前那样细心呵护。你会发现,小猫依旧玩得开心,但猫妈妈却经常躲得远远的。当小猫想找妈妈撒娇或玩耍,往往会被冷漠地赶走。这并不是因为猫妈妈不爱它们,而是刻意培养独立性,让小猫学会自己生活。

到了4~5个月左右,猫妈妈开始训练小猫独立狩猎。当母猫认为它们已经具备生存能力,便会将它们赶出自己的领地。这是因为猫的领地资源有限,每只猫都需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成长后的小猫必须自行寻找新的狩猎范围,展开独立生活。

这一切都是猫妈妈对小猫最好的爱与教育,让它们能够适应世界,真正成为独立个体。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会员专区

宠物情缘

好好生活

相关文章

素颜遭偷拍急遮脸 刘嘉玲被轰高姿态

拿督千金不靠家里 考匹克球教练自食其力

校园进行婚礼模拟测试 婚姻教育被吐槽!

健康百科|一觉醒来天旋地转 问题出于耳朵

观众合影叫不出名字 TVB小生搞笑自称黄宗泽

妇女1饮食习惯 臀部到腿部 布满寄生虫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