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首相署(法律及体制改革)部长拿督斯里阿莎丽娜指出,政府将在今年陆续举办全国巡回活动,收集有关政治献金法案的民意反馈。
她说,尽管这项新法案似乎更关乎从政者的权益,但也会间接影响民众,因此有必要征询作为选民的公众意见和反馈。
“像在国会跨党派组织,我们被专家或有经验者所围绕,但还有很多民众想要表达意见,他们的声音我们也要认真对待。”
她今天在亚洲国际仲裁中心会晤68个政党的代表后,对记者这么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项研究必须考虑3个方面:政党、从政者和竞选活动。有些人可能不参加选举,但仍然因其影响力或远见而获得献金。我们需要研究所有这些变量。”
她也提到,尤其需注意因应选举而组织的竞选团队,有别于常年营运的政党,竞选团队是特定时期的,因此必须关注给予献金的时期,是大选前还是大选期间,以及献金是给个人、政党或竞选团队,这都需要去思考是否存在贿选。
她说,根据历届大选与州选的观察,选举委员会未要求候选人上交详细的审计报告,仅需报告支出即可,她认为这也需要修正。
她坦言,作为法律部长,当然希望可促成法令的生成,惟不讳言,每个政党都有其政治议程,需要取得平衡。
她补充,直到出席活动才知道我国原来有68个新旧政党;虽然各持己见,但所有政党皆认同,不应接收来自外国的政治献金,她对此倍感欣慰。
阿莎丽娜也说,政府将邀请独立的大学对政治献金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特定州举行倾听民意交流会集思广益。
政治献金法案 需循序渐进
至于政治献金法案是否可能在下届大选前通过,阿莎丽娜说,此事需要考量多层面因素,需循序渐进。
“我们必须评估。我现在真的无法告诉你。我们都知道做蛋糕的方法有很多,(但)哪个食谱最好?作为一名法律部长,我认为我需要公众参与。”
她说,国会跨党派政治献金委员会和特别遴选委员会的内部讨论已提出各种技术性观点,而下一步是开放予各政党提供反馈意见,然后通过全国巡回活动进行广泛讨论。
“至于官联公司,国会跨党派政治献金委员会(APPGM)和特别遴选委员会对影响力程度方面持不同看法。我们还必须考虑捐款时间线,胥视在选举前还是选举后。”
较早前,阿莎丽娜在国会下议院会议提呈书面答复说,截至2025年2月,总共举行8场谘询会议,包括5场涉及政党和政府机构代表,以及3场涉及人权、选举和体制改革的特别遴选委员会。
其他出席者有该部副部长古拉、士拉央国会议员兼国会人权、选举与体制改革特别遴选委员会主席梁自坚、首相署法律事务组总监占里米斯曼、副总监(法律改革)迪亚古及副总监(基础与发展)普妮塔。
建议最高限额25万令吉
梁自坚指出,此前国会跨党派组织(KRPPM)建议,捐赠1000令吉即需记录在捐献报告中,条件过于苛刻,因此国会人权、选举与体制改革特别遴选委员会提议,捐献应到2万5000令吉才记录。
“跨党派组织说1000令吉(就需记录)我们觉得太低,倘若举办筹款宴,我们每一笔都需记录(来源)。”
“我们建议2万5000令吉,最高限额25万令吉,因1954年选举罪行法令第19条文阐明,国会议席选举开销上限为60万令吉,我们认为没人会独自给予总额的三分之一,即约25万令吉。”
此外,他认同不允许接受来自外国的政治献金,惟对由外国控制的本地企业给予献金,尚需探讨有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探讨,从哪个阶层开始算是外国献金、怎么证明在本地注册的公司,背后是外国资本控制?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