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副总会长兼马华直辖区州主席黄日升指出,直州与其他州属不同,它以国会议员为首,并由市长和首相署下的部长管理,这个环节缺少了人民参与,导致民生问题与投诉无门,因此马华支持恢复地方选举的倡议,政府应以人民议程为前题。
恢复地方选举或直选向来都是反对党的重要议题,过去几届大选也是希盟的重头承诺,但在希盟成功执政后,就少再被提起和迟迟未能落实,主要是因政治考量和法律障碍而搁置,希盟从早期强烈支持变成态度谨慎,演变到目前未有任何实际行动和进展。
大马曾经有过地方选举,但在1965年被暂停,513事件后,国阵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担心地方选举会加剧种族政治问题,于是在1976年通过《地方政府法》(Akta Kerajaan Tempatan 1976)正式废除。自此,所有地方政府的市长和市议员都由州政府或联邦直辖区部直接委任。





在2008年后,希盟在槟城和雪兰莪州执政,曾经多次提出要在槟雪两州先恢复地方选举的倡议,欲通过州法律来推动此事,但因中央政府不批准而失败。2015年槟州政府把该议题带上法庭寻求司法裁决,最终败诉,当时反对党领袖安华和林吉祥等大力批评政府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
当年胎死腹中
2018年希盟执政后,时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公正党)曾表示,地方选举可能造成种族矛盾,要委托“国家地方委员会”(MPGN)进行研究和评估,但未能在“喜来登政变”前完成报告而难产。
2022年第15届大选后,希盟与国阵组成团结政府,由于巫统长期反对地方选举,首相安华与希盟投鼠忌器,未优先推动此议题,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态度放软,他表示必须谨慎处理,避免影响政府稳定。
到底是什么阻碍着地方选举这民主进程?主要理由莫过于执政党不愿放弃政治控制权,要通过委任和人事安排来掌握地方资源;其次才是种族分配考量,实施地方选举可能导致城市会由华基政党(如行动党在槟、直州)掌控,而乡镇区则由马来政党控制,富裕城市地区与贫困乡区资源分配就会产生差距。
无论如何,既然希盟是以“恢复地方选举”为竞选宣言,而得到人民共鸣和支持上台,希盟就有此责任进行推动和说服团结政府其他成员党,其实可考虑逐步恢复选举,允许部分市议员通过选举产生,而非完全委任制,以及先在特定州属试跑地方选举,观察效果后再在全国实行,而非像现在不了了之,完全没当一回事,人民开始质疑换了政府,为什么一切还依旧如往没变?难道真的选错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