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是导致全球人类死亡和严重残疾主要原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由动脉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以及由动脉破裂造成的出血性脑中风。更糟糕的是,中风不再是老年人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深受其害!
马来西亚统计局(DOSM)数据数据,中风是2023年大马第三大死亡原因,如果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估计到2040年,每4名国人就会有1人中风,其中以缺血性脑中风病例最为常见。





马来西亚中风协会指出,中风有日益年轻化趋势,统计数据显示,15%缺血性脑中风病例发生在年轻人和青少年身上。缺血性脑中风是指大脑局部血液供应受阻,导致大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氧气和营养,从而在几分钟内,使得大脑细胞死亡。这可能引发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肌肉麻痹(如面部无力和麻木)、语言困难、视力模糊、步态不稳、头晕,以及长期肌肉僵硬,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郭晋荣:风险因素形形色色
根据2016年我国统计数据显示,因中风入院患者中,有40%患者年龄小于60岁,而且医护人员也发现,越来越多年轻打工族罹患缺血性脑中风。神经内科顾问郭晋荣医生说:“缺血性脑中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动脉内脂肪沉积物的堆积,以及各种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然而,只要能够及早辨识中风警讯,并及时救治,患者就有更多治疗方案可采用。因此,中风发作后立即就医,能够尽可能减少脑损伤、改善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中风风险因素有很多,研究显示,久坐不动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看电脑或手机荧幕时间过长、饮酒量增加和吸烟等,都使得年轻人更容易中风。郭医生透露:“其它公认风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风险因素,以及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一个经常会被人们忽视的风险因素。另外,使用安非他命和海洛因等非法药物也会诱发中风。这些风险因素都会导致血管相关疾病,并进一步引发两种类型的中风。”
郭医生也强烈反对娱乐性用药,无论是以任何方式、剂型或剂量来服用这类药物:“因为滥用和过量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血管严重收缩,并引发中风。虽然当今社会,大部分人普遍都有压力大的问题,从而影响人们倾向于采取一些不健康行为或方式来疏解压力。然而,人们应该学习识别压力源,并使用正确和健康方式应对压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个人若因为压力导致睡眠质量变差或睡眠不足,那就需要设法解决而不是依赖药物。睡眠不足会影响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导致血液系统异常和各种心脏问题,继而引发中风。年轻人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例如定期锻炼和均衡饮食),趁早开始照顾自身健康。”
分两大类 成因各异
一般人俗称的中风,指的就是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因为脑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脑局部或全部功能失调,脑部组织受到压迫,又或得不到足够血液灌流,继而导致机能受损或坏死。
中风主要可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及出血性脑中风,其中以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较为常见。


罗兹曼:重视黄金时间
抢救中风,时间是最重要因素,每一秒钟都不容浪费。及时医疗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中风康复几率,并降低长期残疾或死亡风险。一旦中风,每分钟约有200万个脑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放射科及介入性神经放射科顾问罗兹曼医生分析,在黄金抢救时间采取的关键治疗有两种,即溶栓治疗(Thrombolysis)和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溶栓治疗使用药物溶解较小血栓,治疗必须在中风发作后4小时半内实施。这种治疗大大增加了恢复大脑供血几率,并降低了永久性脑损伤风险。然而,对于血栓较大的中风患者,则须做机械取栓术。
机械取栓术借助一种特殊医疗设备物理性地去除血栓,介入性神经放射科医生会将取栓支架,沿微导管输送至脑部血管发生血栓部位,让取栓支架在血栓部位自膨胀,使血栓嵌入取栓支架中,再将支架和血栓通过抽吸导管一起抽拉出来,使血管的血流恢复。机械取栓术在中风发作后6小时内实施最有效,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在24小时内实行,仍然对患者有益。“机械取栓术能更彻底地恢复大脑血流,因它能完全去除血栓,有助于加速康复。”罗兹曼医生说道。
如果中风患者未在抢救黄金时间内接受治疗,患者发生严重脑损伤和长期残疾风险将显著增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延迟治疗会降低医疗干预成效,使康复更具挑战性,并可能导致永久性身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和言语障碍。这必然会影响中风幸存者的生活质量、独立性和整体健康。因此,在抢救中风患者的黄金时间内,立即介入医疗干预,对于改善治疗成果和减少不利影响至关重要。


伟乐里:良好血压管理为关键
一项由OMRON医疗新加坡分公司推进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家监测血压有助于降低脑中风风险,因为在家监测血压的人,更有可能发现和控制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导致中风主要原因之一。多项与降低血压和预防中风的国际研究也表明,收缩压每下降5毫米汞柱(mmHg),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奥克兰理工大学中风和应用神经科学研究所(NISAN)主任兼神经病学和流行病学教授伟乐里在媒体文告中,披露在家检测血压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检测血压很重要,这样才能实现最佳健康状态,并长期预防潜在并发症。事实上,在家监测血压是控制高血压,以及控制中风、心脏病和痴呆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借助精确数码设备做定期监测,可以尽早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使患者能够在医生指导下,做出明智决定,掌控自身健康。”
伟乐里教授强调,高血压是中风、心脏病发作和痴呆症最强大的可改变风险因素,降低血压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遗憾的是,高血压在亚洲仍然是一个沉重负担,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报告都显示,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而且也存在治疗不足情况。统计数据显示,高血压每年在东南亚、东亚地区和大洋洲造成近370万人死亡。考虑到高血压的无症状性,以及巨大疾病负担(包括作为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主要风险因素),人们应培养居家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同时结合正确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避免中风。
BE FAST口诀
中风最常见症状,包括面部下垂、手臂无力和口齿不清,然而每个患者中风征兆大致相同,民众应牢记BE FAST口诀,一旦察觉身体有任何不对劲,应立即前往邻近医院接受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