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梳理了这一系列人物与历史脉络,借鉴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大历史”角度来解析政治演变。历史的发生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铺垫,每个人物在不同年代所做的决策,都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试想,若不是林吉祥在80年代发动丹绒一役,他是否会选择在槟城定居?若他未曾持续挑战当权者,他是否会遇到曹观友并提拔他?若没有前三次丹绒战役和家人在槟城扎根,林冠英在2008年的全国战略布局是否会完全不同?
作为槟城土生土长的人,在红灯角这样的华人基层社区成长,每逢大选都会随家人参加行动党的讲座会,感受群情激昂、万人空巷的氛围。然而,当时的选民常叹道:“演讲时人山人海,投票时却总是输。”仿佛那是一种无奈的宿命。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
小决定大撼动
但他们未曾想到,正是一届届的大选,一次次的讲座会,汇聚成历史的长河,最终形成行动党的基本盘。历史并非瞬间改变,而是由无数沉默的大众,默默推动前行。
然而,沉默的大众同样见证了槟州民政党的腐朽,尤其是1990年敦林苍佑败给林吉祥后,民政党失去强人领导,巫统逐步掌控槟州政权。当年若林苍佑未在1990年败选后急流勇退,而是选择掌控民政党的实权,沉默的大众是否还会推动2008年民政党的惨败结局?
如今,行动党在槟城执政已达17年,但党内的膨胀与权力结构的变化,正在引发前所未有的矛盾。每个人的决定,都可能推动槟城乃至全国的沉默大众打破沉默,形成新的政治浪潮,这就是沉默的螺旋。
大历史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最终都可能撼动整个政党,甚至改变国家的政治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