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爆火韩剧《外伤重症中心》,领略潜藏于故事情节中,所要教会我们的那些事……
一连串马拉松的外科手术——两名车祸伤者,一名腹腔积血,导致肝脏爆裂;另一名肌酸飙高,引起急性肾脏衰竭,于是外伤重症医生先展开一轮分秒必争的外伤抢救,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为两名患者分别做肝脏和肾脏移植手术。
等到手术终于都结束之后,白江赫教授走出手术室,洗干净双手,头上还戴着手术帽,转过身,一脸严肃地对他外号“肛门”的一号弟子杨载源医生说:“跟我来,我们还有地方要去。”
杨载源抬起眼,一脸懵逼,手术不都完成了吗?





白教授叫他别废话,把杨载源领到器官捐赠者的停尸房,一边恭敬地替器官捐赠者李智英,掖了掖盖在身上白布,一边对杨载源说:“我们默哀片刻吧!”
杨载源满脸疑惑。刚刚在捐赠器官手术前,不是已经默哀过了吗?当时,他甚至还问白教授,才默哀1秒而已,会不会太快些?当时白教授回答他说,器官捐赠者会理解的,现在赶紧救活他孩子,远比让他接受我们默哀还重要……

命运如此玄妙
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就是这么玄妙。器官捐赠者李智英在韩国国立大学医院宣布脑死,两名孩子——儿子李基英和女儿李惠英在驱车赶赴医院,见父亲最后一面的半途,在雨天隧道与自卸货车碰撞,两人都蒙受重伤,需要通过器官移植救命,而昏迷中的两兄妹,同时也是李智英器官捐赠遗愿的监护人。于是,白教授当机立断,以主刀医生身分,不顾程序,坚决要捐赠器官协调员,通过亲属捐献,来加速手续办理,以抢时间救人为重,一切后果,“我愿意一个人承担”,他果断地说。
这等突发紧急情势,印证了白教授在剧里一开始就强调,“外伤重症,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而脑死患者捐赠的器官,最后竟移植到自己一对儿女身上,这是捐赠者无私的决定,冥冥之中立下功德,最终救了他自己两个孩子的命。
我想说的是,就连出了名脾气暴躁、刚愎自用、狂妄自负的白教授,也对器官捐赠者怀抱绝对的尊敬。他对杨载源说,“器官捐赠是崇高的牺牲,必须向捐赠者好好地默哀”——而作为器官捐赠的主刀医生,手术开始前,白教授冷静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把移植手术做好,这样捐赠者才会走得安心”。
温情四溢 人性光辉闪闪发亮
不知道为什么,《外伤重症中心》这部一推出即爆红,在开播第二周即登上全球榜单冠军,是Netflix今年一开年就独占鳌头的大热韩剧。该剧改编自由真实医生李乐俊撰写,并连载成Webtoon(又称条漫,是一种始创于韩国的新概念网络漫画,由Web和Cartoon组成,只需上下滑动就能阅读,不需翻页,是一种专为电脑及移动设备而设的漫画)的网络小说,每一集都有不同的医疗爆点、不同的意外事故,包括:大桥上发生严重车祸,六十多辆车连环相撞,4辆坠落桥下;在救护车内,替坠山的伤者做了脑袋钻孔手术、飞到南苏丹救治,为国家出征的李贤宗上尉;以及赶赴火灾现场救人等……
然而,真正特别触动我的,其实还是器官捐赠这一个情节的安排,也反映了韩剧在“飞天遁地”的各类剧种当中,总会巧妙而别有用心地加插满布温情,并且闪闪发出人性光辉的情节,带出韩国人对社会的关怀,以及主张人与人之间必须通过爱,才能建立起紧密连接。
尤其是医护人员将器官捐赠者推往手术室,准备做器官摘取的那一幕,导演十分用心,藉肃穆音乐和庄严慢镜头,带出了戏剧组和医疗人员,对器官捐赠者及大体捐献者的尊敬和感激——是他们无私的牺牲,延续了另一个人的生命;也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把爱从一个逝者身上,移植到另一个渴望生存下来的人身上,而这一组镜头处理,显然是鼓励遗体捐赠,以大爱及无私精神,造福众生,立功积德的呼吁。
这也让我想起去年逝世的“侠女”郑佩佩。她修佛多年,对生死看得特别豁达,更在她70岁推出的自传《回首一笑70年》里头,已经阐明遗愿,要捐赠大体作为医学研究,并且笑着说:“倒是我的器官已经老化,但身体还可以用……”

郑佩佩最后一课用身体教会我们什么是大爱
郑佩佩罹患非典型帕金森症,是一种罕见病,属于神经退化性疾病,也是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有个特别医学名称——皮质基底核退化症(CBD),症状和帕金森症类似。目前的针对性医学治疗,仍无法延缓病情进展——这也导致年轻时在银幕上英姿飒爽的侠女郑佩佩,老年时行动不便,肢体不受控制,必须坐在轮椅上。
无言老师
郑佩佩是虔诚佛教徒,子女按照遗愿,离世后替她捐赠大脑,作为医学研究,所以遗体必须等两年后才火化,并且她身前已交代子女,不公开病情,不办哀悼会,骨灰随意洒在任何地方即可——完全体现“一代侠女”豪爽果断作风。
尤其让我肃然起敬的是,郑佩佩曾公开呼吁遗体捐赠,豁达地笑着说:“大家一定要有爱,让爱活下去,才能得到更多重生。”
作为“无言的老师”,离世后把器官捐赠,除了以身体教导医学生,更有助发展及改进医学技术及病理研究,可以提高药物和手术,在病患身上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这种无私的奉献,可以让更多病患更有信心地尝试新治疗方式,更可以替病患家属带来新的希望,实在叫人钦佩。

在手术室里我们学会了爱与感恩
在《外伤重症中心》里,连白江赫教授这么一个傲慢不羁的医生,也毕恭毕敬,将遗体捐赠者视为导师,对于他们的“不言之教”,无言感激,也对他们结束有限生命之后,留下长存的医学知识,致予绝对敬意。
就好像我曾经读到一位遗体捐赠者,身前对医学院学生留下勉励的话,“你们可以在我身上划错几十刀,但不可以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这么一句平和的叮嘱,背后却充满关切和支援的力量,让学生们都湿了眼眶。而每一个完成器官和大体捐献的无言老师,都值得学生们对他恭恭敬敬地鞠躬,以表示诚心诚意的感激,因为人体解剖是医学训练中,了解人体结构最重要的课程,而遗体捐赠者,就像一名慈悲无私的老师,捐出他们的身体,默默无声地教导着学生。
甚至,在《外伤重症中心》这一部医疗剧,撇开紧凑剧情和触目惊心的逼真手术过程,剧本本身其实也带出韩国医疗界一直存在的挑战和矛盾:一是专业医生的缺乏,另一是大型医疗机构为确保整体发展和营运,往往注重盈利多于关注对病人的拯救,就好像剧里白教授领导的外伤重症部,不断收到医院监察组发出警告邮件,要外伤重症中心削减费用,使一向最痛恨被人阻止救人的白教授气得大骂粗口……

白袍下的敬意医者对捐赠者无言感激
过去一年,由于韩国爆发医政矛盾,导致肝脏、肾脏、肺和心脏等器官移植数量减少,使重症患者遭受到直接打击,甚至当地大学医院在前一年所做的,包括脑死亡者和活体移植的肝脏、肾脏及心脏移植手术,去年就减少约20%,导致数名危重患者在等待肝脏和肺移植期间去世。其中最关键的器官移植减少的原因是,麻醉科与外科等住院实习医生的流失,迫使手术量不得不因此而减少。
特别是器官移植,医院必须说服患者家属同意器官捐献,并在脑死亡者器官移植前,在重症监护室做严谨管理。这些讲求专业性的工作,主要交由住院实习医生完成,却因为医生人手短缺而面对非常大的挑战。于是,那些处于危重状态的肝脏、肺和心脏移植等待捐赠病患,如果在一星期内,没有办法接受活器官移植,就逃不脱严峻的死亡威胁。
这一些真实存在的韩国医政上的问题,《外伤重症中心》都在高潮迭起的剧情当中,被编导巧妙地注入,企图引起韩国官员的关注,也借白江赫这个敢怒敢言、不畏强权的角色,将这一切关乎患者性命安危的课题,在荧幕上摊开来,有力地发挥戏剧反应民情的作用。
有趣的是,最近访台,一边在脸颊边比奇葩爱心手势,一边施展奥巴型男魅力的朱智勋,在《外伤重症中心》饰演的天才外科医生“神之手”,和他上一部引起热烈回响的2024年话题韩剧《照明商店》里,所饰演的留守在阴阳交接的灵魂摆渡人一样,角色设定竟巧合的都是和生死奋战,以及与死神交涉的中间人,而他把天才医生的热血和阴阳摆渡人的冷漠,皆把握得恰到好处。
再者,这两个角色就好像黑无常和白无常,一个是全身黑衣,在夜间在室内,也带着墨镜遮盖通灵瞳孔的阴间使者;一个是一身白袍,在剧里不断为每一位性命垂危患者,拚命在手术室之间奔跑的医生。朱智勋在两个角色的切换之间,展现了他独特的或张扬或内敛的魅力,让观众们无不期待《照明商店》和《外伤重症中心》第二季,穿梭阴阳界和暴走手术室的爆炸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