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不仅营养丰富,料理方式也多变,透过正确的处理与保存方法,能让它保持最佳风味与营养价值。

牛蒡是一种深根性作物,主要食用部位是其根部,可深入土壤约1公尺。栽培牛蒡时,土壤特质极为重要,因为它会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与矿物质。牛蒡富含牛蒡素、牛蒡酚、异牛蒡酚、维他命A、维他命B1、生物碱与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及新陈代谢,被誉为健康食材。
牛蒡原产于日本,常见品种包括柳川、美白等。因其根部呈褐色且细长,形似牛尾,早期被称为“牛房”,后来逐渐演变成“牛蒡”。





牛蒡的根部可深入土壤达120公分,能吸收丰富的营养与酵素,因此,拥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其外观与人参相似,且有滋补功效,因此,又被称为“大力参”。牛蒡的料理方式多样,可以用来炒食、油炸、煮汤、泡茶,甚至可作为药膳材料,制成各种美味小菜。
挑选5要点
牛蒡因富含膳食纤维与丰富营养,被誉为“纤维之王”与“东洋人参”,深受日本人喜爱。现在越来越多人重视这种平价又养生的食材,并将其融入日常料理。想要挑选新鲜美味的牛蒡,可以掌握以下5大重点:
看体形
健康的牛蒡形状笔直、粗细均匀。太粗短的牛蒡可能质地较老,口感较差。
带泥土
建议选择带皮且表面沾有泥土的牛蒡,这类牛蒡较新鲜,品质更佳。避免挑选已清洗过的牛蒡,以免水分流失。
手感重
同样大小的牛蒡,拿在手中较重者表示水分含量较高,口感细致。相反,较轻的牛蒡可能是空心的,品质较差。
弹性佳
轻轻摆动牛蒡的一端,若尾端自然晃动,代表弹性佳、肉质鲜嫩。
须根少
须根较少的牛蒡通常较为新鲜,须根过多则可能已经放置过久。

先食用较细部分
牛蒡容易因水分流失而产生木质化现象,因此,购买后应尽早食用。如果需要保存,最适合的温度为1~3℃,可将牛蒡放入冰箱冷藏出风口处。由于存放期间可能会有脱水现象,建议先食用较细的部分,剩余部分则用厨房纸巾包裹后,放入塑料袋内冷藏。
料理3步骤
清洗与去皮:
先将牛蒡洗净,再用汤匙轻轻刮除表皮,以保留较多营养成分。
切割方式:
若要切丝,可先将牛蒡斜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
若要切片,建议使用斜切方式,或用刨刀刨成薄片。
防止氧化:
切好的牛蒡应立即浸泡于清水或醋水中,以避免氧化变黑。

流动水防变黑
牛蒡容易流失水分或产生木质化现象,因此,建议趁新鲜食用,避免大量购买。若需保存,应先食用较细的一端,剩余部分避免碰水。
由于牛蒡富含铁质,接触空气后容易氧化变黑。为防止变色,去皮与分切时应在流动的水下操作。处理前可先刷洗表面泥土,再用菜刀刀背或揉成团的铝箔纸轻刮外皮。
切丝后应立即浸泡于清水或醋水中,不仅能防止变色,还能去除涩味。若不立即烹调,也可淋上橄榄油或调味料生食,保持牛蒡的营养与风味。
清炒牛蒡丝

材料:
牛蒡1支、白芝麻少许、黑芝麻少许、香麻油少许、食用油1汤匙
调味料:
水100克、米酒3汤匙、白醋1茶匙、细砂糖1汤匙、淡色酱油半汤匙
做法:
1)将所有调味料混合均匀,备用。
2)牛蒡刮除表皮后刨成细片,泡入水中防止氧化,沥干备用。
3)锅烧热,加入食用油,放入牛蒡片炒至无出水。
4)加入调味料拌炒,煮至略收汁。
5)起锅前淋上香麻油,盛盘后撒上黑白芝麻,即可享用。
素炒牛蒡

材料:
牛蒡200克、白蒟蒻片1片、红萝卜50克、姜10克、橄榄油1茶匙
调味料:
酱油1汤匙、黑醋1汤匙、糖半汤匙、盐四分之一茶匙
做法:
1)牛蒡切片后泡水备用,蒟蒻片切条,红萝卜和姜切片。
2)煮一锅水,将蒟蒻条氽烫后沥干备用。
3)热锅倒入橄榄油,放入姜片爆香。
4)加入牛蒡片、蒟蒻条、红萝卜片拌炒均匀。
5)加入酱油、黑醋、糖、盐拌炒至均匀入味,即可盛盘享用。
和风炒牛蒡

材料:
牛蒡1条、胡萝卜半条
调味料A:
酱油1汤匙、味醂1汤匙、米酒1汤匙、糖半汤匙、高汤(或水)四分之一杯、麻油1汤匙
调味料B:
干辣椒1条(切丁)
调味料C:
白芝麻少许
做法:
1)牛蒡去皮切丝后泡水防止变色,胡萝卜去皮切丝备用。
2)热锅倒入麻油,先放入牛蒡丝以中火拌炒,再加入胡萝卜丝翻炒均匀。
3)加入调味料A,盖上锅盖煮至个人口感喜好的熟度。
4)掀开锅盖,撒入调味料B拌炒,让汤汁收干。
5)最后撒上白芝麻,即可盛盘享用。
麻油芝麻牛蒡丝

材料:
牛蒡250克、红萝卜丝20克、姜末10克、熟白芝麻适量、麻油2汤匙
调味料:
淡酱油2汤匙、味醂2汤匙、米酒1汤匙
做法:
1)牛蒡洗净去皮后切丝,红萝卜切丝,姜切末备用。
2)热锅加入麻油,放入姜末爆香至微焦。
3)加入牛蒡丝和红萝卜丝拌炒至微软,倒入米酒炒熟。
4)加入淡酱油和味醂炒匀,使食材充分入味。
5)盛盘后撒上白芝麻,即可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