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前,他们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镜头后,他们是追逐梦想的普通人。
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网红们用光鲜亮丽的画面吸引着无数目光。然而,当镜头关闭,他们褪去光环,回归真实生活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挣扎与坚持。
网红的日常里也有理想、有目标,《中国报》将揭开网红在镜头背后的真实故事——他们或许比你想象的更接地气,也更执着于心中的那份热爱。





林云(40岁)可谓是大马最早期的“网红”,早在十几年前就在社媒上活跃,但她不想将自己和如今的“网红”相提并论,并且揭露某些“网红”吃尽时代红利,却贪得无厌的继续在网络上“扮可怜”博关注。
林云早年因率性直言与“坏女孩”形象饱受争议,但始终保持表达自我的初衷。在当年社会风气偏保守网络时代,她没料到在网络勇敢仗义执言,以及分享纹身、吸烟等生活片段,会被网民推至风口浪尖,但家庭环境赋予的价值观,也成为她应对舆论压力的底气。
(潘嘉威摄影)

针对网民对她行为和形象的苛责,她相信这些负面言论源于网民对新鲜事物的抵触,她认为自己从未做错任何事。
“我作为早期敢于展示不同生活方式的‘出头鸟’,其实反倒推动社会对个性表达的包容。”
如今网民对纹身或吸烟的网红,已不会报以异样眼光,甚至觉得很正常。此外,除了有关她早前形象的争议,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林云为了证明华人在任何行业,都不会输人一头,决定转换跑道,投身TikTok平台当带货主播。
当前大马直播带货领域主要由友族主播主导,华裔从业者鲜少跻身头部行列,因此她如今将事业重心转换成TikTok,希望华人也能出现具代表性的主播。
“我并不是向钱看,只是希望证明华裔在任何领域的竞争力,都不会输给其他人,为华人争一口气。”
她的内心与外型拥有巨大反差,虽然她自称外表上她看似偏“西派”,但实际上她自小接受传统华人教育,因此很重视华人文化传承,包括非常看重家庭。
她最后呼吁年轻华裔勿忘来时路,华人不仅需要融入多元社会,更需要保持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有网红卖惨捞钱太恶心!
“网红这份职业一点都不辛苦,但却有人经常在网络上卖惨捞钱,真的很令人反感!”
虽然林云自称是“网红鼻祖”,但实际上她非常厌恶“网红”二字,也鲜少与其他网红交友或合作。
“许多人装成正人君子在网络博好感,但实际上却在背后搞事,掀起网络舆论捞钱。”
她也从未觉得网红这一行业辛苦,甚至觉得一些在网上卖惨的网红非常恶心。
“这些网红赚比普通人多很多的钱,但又要顾盼自怜,幕后的工作人员如编导、助理等,他们的工作比站在幕前的网红更辛苦。‘网红’这行其实可算是‘躺着赚钱’,是集合背后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才能有他们幕前的从容优雅,网红仅需要花最小的力气就能获取最多利益。”
林云指有些网红打着“正义”的旗号欺骗民众,假装在某些课题上发表看似“公正”和明事理的言论,其实根本是在蹭热度,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他人。

某些网红请“水军” 买好评
某些“网红”为了骗钱不择手段,不惜借钱炫富、买流量来撑场面,利用民众的慕强心理博关注!
林云尊重每一个人的处理事情及赚钱方式,但仍看不下去某些不道德网红,为敛财不择手段。
“比如说有些网红商家为了卖货,会请‘水军’、买好评和买流量,还声称有数百万人同时观看他们的卖货直播,实际上都是假流量。”
“还有些网红微商,频频在网络上晒出她们环游世界,或全款买下豪车或名牌包的视频及照片,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借钱购买或租来的;他们其实就是想通过炫耀撑场面,以利用年轻人想赚快钱和慕强心理,吸引他们加入团队,从中赚取中介费牟利。”
“我不否认某些做到头部的微商真的很成功,但是真正能赚到钱的,只有站在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人。”
网红微商也非常喜欢宣传“读书无用论”,她也发现有许多无知的年轻人,很容易被这种想法洗脑。
“他们为了赚钱,用错误想法荼毒年轻一代,并且极有可能导致华人未来后继无人。希望年轻人能擦亮双眼,不要人云亦云,被所谓的‘网红’牵着鼻子走,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林云吁女人自强 别当金丝雀
“女人应该要独立自强,不要靠过掌心朝上的日子,这样才能在面对委屈或家庭暴力时硬气反抗,果断走人!”
虽林云本身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但为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弱势群体,她还是不断活跃在银幕前。
她一直都有在默默做慈善,但她不会像某些网红,在赠送的物资上黏大头贴贴纸,昭告天下自己有做公益,借此博取眼球。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钱,更何况是做善事,更需要用钱来堆砌,才能完成我内心的目标,做到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她如今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作公益及慈善活动,因此才会在银幕前保持活跃,赚钱做善事。
此外,林云还鼓励所有女性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收入,独立自强,不要当被供养的”金丝雀“,将人生的指望交付在男人身上。她希望一些家庭不幸福、或正在受到家庭暴力的女性能勇敢地站起来。
“曾有许多不幸的女人向我求助,同为女人我更能感同身受,因此我会尽全力的帮助她们,希望她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