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一位新生上了几堂课后,他的妈妈发信息反馈说:“老师,我孩子说去其他补习班好像去打仗,可是上你的课感觉很舒服,好像做SPA。”这个反馈让我觉得很好笑,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我们一直都致力于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而学生这个反馈,正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
对许多人来说,数学课可能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一些教师认为,对于这种高难度学科,必须通过高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促成进步。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数学补习班大量刷题,或者通过严厉的预期和给予一些压力逼迫学生学习,这或许也是我们这几代人学习数学的共同记忆。
然而,这种高压的学习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在数学教育领域,有一个广泛关注的现象,称为“数学焦虑”(Math Anxiety)。美国心理学家马克阿什克拉夫特(Mark H Ashcraft)将数学焦虑定义为“一种干扰数学表现的紧张、忧虑或恐惧感”。研究表明,数学焦虑会占用个体的工作记忆资源,导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表现不佳。这种焦虑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回避与数学相关的活动。





我一直认为,学习数学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一个舒适的数学课堂,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他们在安心的环境下,勇敢地面对数学挑战,而不是害怕犯错。在我们的课堂上,新生刚开始时,我们会通过游戏或活动让他们放松,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之后,我们会认真讲解概念,鼓励学生提问,深入探讨。最后,虽然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不会解答的学生,我们从不责骂,而是鼓励他们的尝试,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
让学生学会挑战
学习数学本身需要有一定挑战,但是挑战不等于高压。我们希望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挑战中获得成就感,而不是因为害怕被责骂而不敢尝试。数学课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世界,而不是让他们被无止尽的题海训练逼得喘不过气。
数学焦虑对学生的影响或许是多方面的,除了直接影响数学成绩之外,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怕数学,而避免选择需要数学技能的职业,例如工程、金融、数据科学等。久而久之,这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社会对数学人才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是克服数学焦虑的关键。在数学课中,我都会一直强调让学生回答能力范围以内的问题作为建立信心的基础,再慢慢增加难度,在有限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情况下挑战他们,鼓励他们接受挑战,慢慢成长。
其次,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让他们知道,数学不是只能靠“刷题”来进步,而是要理解、探索、思考。游戏、动手操作、讨论问题,都是很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很多孩子之所以害怕数学,是因为他们只接触到了填鸭式的数学教学,而没有真正体验过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不应该是一场战争,而应该是一场探索之旅。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像做SPA一样放松,同时在轻松和安全的环境中,勇敢地面对数学挑战,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节奏。
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真正成为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工具。
我真心希望有一天孩子上课的地方都是舒服且安全的,我们可以严格和认真对待孩子的学习,同时接纳和包容正在学习的孩子,这一点都不冲突。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认真但很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