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大讲堂 > 评论

民意

人人咖啡店

会员专区

众声

婧美

文 文 文

婧美:当“知识”走得比“品德”更远

近年来,教育水平的普及与提升,理应带来社会道德素养的同步进步,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不文明行为、职场不诚信,以及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反映出道德教育的缺失对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高学历与高道德素养之间的脱节,正成为我们亟需面对的挑战。

 一则令人深思的观点指出,贫困群体犯罪常因教育资源不足或生活压力使然,其改过的可能性或许高于部分受高等教育者的行为偏差。这正反映出为何越来越多受高深教育者犯罪。

洪兰一针见血


 台湾教育专家洪兰就曾举例,一些顶尖大学学生在公共场合对长者冷漠无礼,折射出知识与品德脱节的严重性。同样,在某些职场环境中,高学历者却表现出明显的责任感缺失,笔者公司里,不顾健康隐患,随意丢弃抹鼻涕的卫生用品,这类日常不当行为正是道德滑坡的缩影。

 现代教育在强调学术成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道德修养的培养。道德教育缺失的后果并不仅限于个人行为的不端,还包括社会秩序的失衡与公共安全的威胁,例如飙车、垃圾污染和针对弱势群体的诈骗行为。

 究其根本,仅仅靠说教的“言教”并不足以让道德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许多家长和教师自己行为矛盾,例如要求孩子尊重长者,但对家中老人态度冷淡,或倡导环保,却随意丢弃垃圾,这样的双标行为削弱了道德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要有效改善道德教育的现状,需要从校园、家庭与社会三方面入手,实现“言教”与“身教”的结合:

 1.校园实践:

 道德教育应融入日常学校活动,透过社会服务让学生体验道德实践的价值。例如,组织学生探访养老院或参与环保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实际行动中感受关爱与责任的重要性。这些经验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让学生理解并遵循道德规范。

 2.家庭榜样: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基石,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公共场合清理垃圾、礼让行人等简单行为,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当家长自身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时,孩子更容易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3.职场文化:

 道德教育不应止步于校园和家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行为奖惩机制,对诚信、责任感和公共精神的行为给予表彰,让正向文化成为职场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辐射效应。

 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应仅是培养高分高能的“工具人”,更应塑造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当学校、家庭与社会携手推进道德教育,并将言教转化为身教,知识与行为才能真正统一。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文明,让飙车、诈骗、冷漠等现象逐渐消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后代营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更多精彩评论,请点击”评论──人人咖啡店”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民意

人人咖啡店

会员专区

众声

婧美

相关文章

猫夫人:夫人想要的小日子

女狼师性侵小六生 怀孕产子判重囚 不服上诉

持1999张5亿港元假钞开户头 银行职员报警3人被捕

郭史光宏:我们都曾年少荒唐 只是当时没有网

行人绿灯亮 水泥车还不停 稚女跑斑马线被撞死

旅游调色盘|一脚踩进荷兰的春天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