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教育的起点。然而,教养这条路并非一蹴而就,充满了试探与调整;每位父母、子女,都在教养过程中寻找自己与孩子、与父母间的平衡点。重要的是,能够在这过程中接受不足、学会成长,珍惜亲子相处时光。
单亲家庭的爱与和解
何欣忆(美国第18期禅绕认证师&塔罗生命蓝图咨询师)分享自己在教养女儿过程中的一些深刻反思,她的经历让人看到,作为一位单亲母亲,如何在繁忙生活中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既能爱护孩子,又能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去学习和成长。
“我不是好妈妈,说起来有点愧疚。”这是她在访谈中的第一句话,坦言自己在育儿过程中身兼父母角色的同时,未能充分陪伴女儿,深感愧疚。





“我的女儿现在是初中生,她常常半撒娇半埋怨跟我说,妈咪,你都不跟我一起玩。可能是因为我的个性吧,我觉得和小孩一起玩,很快就会无聊,呵。”
现在的她,能把事情当作笑话说,但是在这之前,听到女儿说出同样的一句话,却是如同雷电攻击至心。

“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处于低谷期,自顾不暇,无法给予她足够关爱与陪伴。当时,她正是活泼、爱玩的幼儿,想找人玩却要面对一个常有情绪、流泪的母亲……或许她忘了这件事,但我相信潜意识中依然记得妈妈的情绪波动,或多或少会对她造成影响。”
走出当年离婚的情绪低谷后,何欣忆要弥补过去的“遗憾”,尽自己最大能力,花更多心思陪伴女儿。“她喜欢叫我读故事书给她听,但是常常读到一半,我就睡着了。有时两母女躺在床上,她要我讲story,我就乱编故事,有只小老虎过马路,没有听妈妈的话,结果……有点像在敷衍她,然后叫她快点睡,哈!”
她自认和女儿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而母女对话之间平等,常被母亲说“两人没大没小”。“其实我不要像我爸妈那样的权威教养方式,孩子不能提出反对的声音。时代已经改变了,权威只会让亲子关系疏远。”

她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与孩子建立平等、开放的对话和感情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目前女儿并不热衷于学习,一开始她也曾担心女儿未来的出路,但最终明白,教育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追求学业成就。
“我女儿不爱读书,她就是这样,能怎么强迫她呢?有长辈告诉我,儿女有自己的世界,读书不是唯一出路。慢慢地,我也放宽心,接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世界,只要她不学坏就好。”
如果重来一次 我一定会……
爱与保护之间,应该如何找到平衡点?这是何欣忆常常思考的。她认为,爱是天性,但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因此该教的都要教、该学的也要学。
“父母不能一味歌颂世界真美好,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也有惨酷和危险的另一面。”
“女儿13岁时,我鼓励她乘搭公共交通上下学。这样的决定在当时遭遇亲友的质疑,认为让十来岁的孩子在市中心乘搭公共交通非常危险。可是我认为,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丧失对环境的敏锐度以及求生的技能,缺乏应对现实的能力。”

“一开始由我陪着她一起乘搭公共交通,我让她背重书包、走路、挤车,一段时间后我慢慢放手,现在她习惯了和同学乘搭公共交通上下学。”
原来何欣忆是在被父母过度保护的环境中长大,从幼儿园到大专学院,一路来都由父亲载送上下学,“我是路痴也是爸爸过度宠爱造成的,所以现在我要反其道而行!”她说。
回顾过去的育儿经历,何欣忆有过“如果能重来一次”某个瞬间的叹息。她曾因为生活的艰难,过度专注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女儿共同度过的宝贵时光。
“在她小时候,我就离婚了,那时候顿觉没有保障,想要在工作上多赚点钱,花费也很节俭,因为会害怕下一餐没有着落。现在回想,如果能够重来,我会在花费上多宽松一些,至少鼓起勇气带她一起去看看世界。”

其实,她不太爱出远门,还有一点点的路痴,对出远门有些畏惧,担心做不好、做不到。可是,当她后来看到其他父母带着孩子背包旅行,曾经心里充满了遗憾,慢慢萌生羡慕。
“如果生命能够重来,我希望自己有勇气、体力,陪伴女儿一起去玩乐。”说了三遍“如果重来”,要看世界、背包旅行、一起玩乐,何欣忆很在意这一点是有原因的。
“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可能留给她的印象是哭泣的神情。我记得她还在吮指头的时期,有一次看到我哭,她伸手抱抱我……我在无形中让她幼儿就有了‘妈妈不开心’的感受,如果重来,希望她看到的是开心、安心的妈妈,能够给她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