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热爱在光影中“舞”动人生。余生,刘铭仍是舞者。
言谈之间幽默有趣、看待生命自有一种云淡风轻姿态的刘铭,作为我国华社早期现代舞先驱,他的自律,是刻在骨子里的。63岁的他,早已离舞者黄金时期很远,当大部分舞者都已选择隐退,又或即使有心,也未必具备站在舞台上肆意飞舞的能力和技术。
访问当天,他穿着一身简洁黑衣蓝裤,无论近看或远看,身材依旧挺拔,仍然保持着如年轻舞者般的优雅身姿和最佳仪态。这是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和坚持换来的。





“成为舞者这件事,对我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舞蹈,是让为我开启世界的一扇门户,更是我人生热爱的方向。即使我起步稍晚,但只要拥有足够激情、热爱和决心,最终还是可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现代舞是我的生命,我很幸运能让我的热爱成为我的生活。我为了工作而跳、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跳、为了展现自我而跳,跳舞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热爱的人生,我不会用任何其它东西来交换。”在他的世界里,遇见现代舞,是人生最美好、最珍贵的一件事,而一辈子能做好自己热爱的事,足矣!

岁月流淌不该成为限制
在海外漂泊多年,高峰时期甚至1年参与多达四百多场演出的刘铭,完成自己在现代舞领域想做的事后,在40岁那年,毅然选择半隐退,携妻儿回马定居,但仍然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对现代舞的热爱,比如授课和参与本地剧场制作。
2024年,与另一位舞者黄志雄搭档呈现的《双重刺点》演出,让人看见了年过半百的他,如何突破年龄限制,在黑与白、静与动之间,展现现代舞肢体的张力。
“对我来说,跳舞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享受,我这个年龄还可以自由地站在舞台上跳跃、旋转,通过现代舞展现,把我想要表达的传递给观众,是值得庆祝和感恩的事。”
也许你会觉得,岁月对他特别眷顾,舞者需要技巧、体力和表现力,在他身上竟没有随着年龄和时间退化?答案其实只有两个字:自律。这一切,不是通过一天、一个月,又或一年练习,就能达到的,从成为舞者的那一天起,他就以一种终生都想要恣意跳舞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所以无论是拉筋练习基本功、定时游泳或瑜伽,甚至是肌肉锻炼,在他这里都是“风雨无阻”,数十年来持之以恒的事。也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时间累积,让他的身体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随时都能来上一段独舞。
从芭蕾出发 创无限可能
舞蹈是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是艺术的象征,也是体现“美”的一种态度,现代舞更是如此。因为现代舞不仅着重于动作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对角色的塑造,以及对作品内核的诠释。很多人对舞蹈的刻板印象,可能停留在用身体的扭动,加上面部表情的配合,以达到一个律动的效果,现代舞虽然也需要身体律动和舞蹈动作,但这种舞蹈形式没有固定的技巧和动作,而是更注重舞者的个性和情感表达、肢体的自然流动,甚至是富含自由和创意性,通过音乐、心情、环境和空间等各种元素的结合,使观众与舞者产生共鸣。
对于热爱现代舞的年轻舞者,刘铭建议他们应时刻保持自律,并打好扎实基础,因为现代舞需要非常强的基本功,才能跳得自信和漂亮:“努力提升能力和技巧,具备扎实基本功,学习芭蕾对于现代舞的技巧发展有很大帮助。多尝试不同技巧和风格,争取机会让自己的演出被更多人看到。除了自我修养和锻炼、保持自律外,我认为舞者也需要时刻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接触不同舞蹈风格类型,向不同老师学习,与不同舞者互动交流,打开自身感官和思路,这些都会成为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养分。每一场表演、每一个作品,都会有它不同层次的内容与表达。”
拥有丰富海外演出经验的他说,舞蹈让他有机会前往不同国家演出,与当地人共同创作,并获得观众的肯定。每一场演出都是难忘的经历,每个瞬间都既美好又难忘。
在海外和在本地演出有什么不同吗?“嗯,观众的反应吧!我在欧洲巡回演出时,经常会收到很多来自于观众的反馈,因为很多观众都具备舞蹈艺术的专业鉴赏水平,他们会跟舞者交流,并给予反馈意见,让舞者有更多自我提升和改进的空间,马来西亚的观众则比较少给予这方面的评价。在我国,通常需要艺术表演者通过推广和教育,让更多群众走进现代舞的世界。”

命运齿轮默默转动
即使舞蹈生涯起步比一般人迟,但命运的齿轮,似乎注定了刘铭是天生要成为舞者的那个人:“我的芭蕾舞启蒙老师说过:舞蹈,选择了你!现在回想,好像也确实如此。我从小生活在芙蓉,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其实与任何艺术(包括舞蹈)都没有什么关联。”
“18岁那年,妹妹参加了现代舞团,那种美莫名打动了我。那时,现代舞在我国才刚萌芽,但我内心就是有一股声音在告诉自己——我想学现代舞。后来,我陆续参与了不同演出。过程中,我知道自己若想在现代舞这条路上走得更长远,就应该学习芭蕾舞(扎实的芭蕾舞功底是职业舞者不可或缺的)。”
“毕业后,我到吉隆坡工作,认识了我的太太(罗碧芳)。机缘巧合下,24岁那年,一位从英国来马授课的舞蹈老师引荐我,让我获得了伦敦中央芭蕾舞学校的奖学金,从此开启了我的现代舞之路。”那时候的他,白天上学、晚上打工,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坚持撑到毕业后,最终加入某德国舞团,成为全职舞者。
过去,他曾以独立现代舞者身分活跃于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英国等地,更与妻子(同样留英的现代舞舞者),共同在英国成立BiMa舞团。两人首度合作的双人舞创作《Beyond The Legend》更在多项舞蹈比赛中,获得最佳表演奖的荣誉,他们也因此得到英国文化协会基金辅助,成立BiMa舞团,从此专注在自己热爱的现代舞创作,到各国巡演交流。期间,他也曾加入音乐剧成为专业舞者。
半隐退后,回到马来西亚的他坦言,相比起海外,大马现代舞的发展确实存在资金和观众不足的情况,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也对我国舞蹈和表演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不小影响。
“现代舞可以融入生活,我认为艺术鉴赏(包括表演艺术)应该融入我国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连接人们,让更多人一起加入推动发展。”刘铭说道。

随时随地即兴起舞
年过半百,即使少了绚丽舞台光影,刘铭仍是自己人生中的舞者,余生,也依然是舞者。
对他而言,舞者需要很强的自律性,但同时也是自由、奔放的,他对现代舞的热爱从不局限于舞台。生活中,他随时随地都能即兴来一段独舞,所谓舞台,可以是旅途中的美好景点、住家附近的公园、海边、山上,甚至是小小的采访空间。对他来说,现代舞这门艺术表演,就是生活。
近年来,他热衷于四处旅行,对于未来或人生的规划,其实也已逐渐进入到一种随遇而安状态:“余生,我想用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生活,当然还是要保持健康和自己的体态,这样才能去更多地方,看更多风景。”
“我比较偏爱那些有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的旅游地点,比如意大利和日本之类,当然其它地方我也很喜欢。每当我到达一个好地方,周围没有太多人潮时,我就可能会在大自然中跳舞。”他笑说,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习惯了他即兴起舞的状态,甚至也会用相机,帮他捕捉身体律动与环境空间融为一体的美好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