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所谓饮水思源,出到社会有所成就,千万不要忘了反馈给社会!
常言道“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你也不难发现身边的人也说“我都自身难保了,还要去帮助别人?”“我都没什么资源,要怎样回馈社会?”“这些回馈社会的人都很虚伪的,有自己的个人利益”…
回馈社会,是选择性,不是强制性。回馈社会的初衷可以是基于道德责任、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比如:扶倾济弱)、自我的满足感甚至传承。这些初衷需要花费自己的资源,这个资源不一定是金钱,也可以是你的“力”。





上星期,一天内担任两场课程主讲人,一个是在公立大学主讲关于斜杠的工作;另一个则是教大学生关于生涯规划。如果以实际报酬和时间去计算,我不应该接下这两个任务,但我还是接下了。

第一场:玛拉工艺大学分享会
因在同个自愿性组织合作,认识了一些学术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受到一位在玛拉工艺大学(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简称UiTM)医学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 (IMMB)担任主管的大姐姐邀请,来分享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担任专栏作家的经验。大姐姐说这个是没有报酬的时候,其实我也没想太多,也不介意,因为我的初衷就是结个善缘,开启新的可能,也在过程中获得满满的满足感。在主讲前先逛了一番研究所,就如其他机构般极度有礼仪的接待,熟悉味道的SOP又来了!主管大姐姐介绍了历史长廊里所发生的故事。比如研究所的建立、研究方向与专家们、冠病疫情期间她们如何处理和化验大量的样本等。这研究所还有一些STEM 教育活动,欢迎小朋友们来认识生物科学,借此来提高小朋友们的科学兴趣,也回馈社会。
到了主讲环节。在客场分享自己的专业,幸好没有班门弄斧。我的专业——多组学(multi-omics),也就是同时分析多个生物学层面的组学数据,以全面理解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它就像是个侦探去侦破案件,想要破解一个复杂案件(理解生物系统),你不能只依靠单一证据,而是需要多个角度的线索来还原完整的故事。这多个角度包括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比如说,探讨嗜盐菌群如何去降解一些食物废料,它们生产什么?去运作、细菌之间如何合作去完成等。要侦破这复杂的“案件”,就需要用到生物信息学,掌握电脑科学和数据科学等技能,懂得运用服务器、编码、软件等去分析生物信息,让信息有生物学意义。这样的跨领域学科,需要同时具备电脑科学和生物科技领域的技能与分析能力才能把多组学搞定!这样的跨领域与复杂关系非常符合我自身的性格——灵活且多元。我们这行业目前急需这样的跨领域人才呢!

第二场:升学规划讲解会
紧接着傍晚迎来完全不同面貌的分享——生涯规划。曾在全国大专升学辅导组(全升)担任过好几年的要职,身为大专生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那几年,原来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如今归来,就像是神仙下凡,客串学长的角色,用魔杖来挥一下功力,潇洒且豁达。下凡来为学弟妹讲解生涯规划的课题,运用自我探索、环境和资讯来引导自己找到一些生涯目标,写写行动计划与执行方案。透过这分享也引导他们规划好自己的生涯,也希望他们借由这些技能去引导他们所服务的对象群,找到自己的人生,不用膜拜我。这次来的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回馈这个孕育我多角度思维能力与管理组织能力的大家庭。
小结:
回馈社会并不是一场单向的付出,而是一种双向的成长。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传递知识与经验,也收获新的视角、建立人脉,甚至拓宽自己的可能性。无论是专业分享、义务教学,还是简单的举手之劳,每一种形式的回馈都在推动社会前进,同时也让我们自身更加充实。你不必等到“拥有一切”才去回馈社会,哪怕只是用自己的时间、经验、能力去帮助别人,都是一种珍贵的贡献。或许,正是这些小小的善意,会在某个时刻点燃别人心中的希望,也让世界变得更好。
回馈社会,不是施舍,而是共生。你愿意成为这其中的一部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