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讯)诈骗手法随着科技发展而“日新月异”,证监会在2024年报中列出最新的三种诈骗趋势,其中一种方式更是可信度极高,让民众陷入圈套而不自知。
根据年报,诈骗分子透过深伪技术(Deepfake)仿冒知名人士或企业高层,在线上发布虚假投资活动,并透过“了解更多”功能来收集个人资料。
这些点击链接的民众也会被要求下载应用程式,让自身暴露在网络犯罪的风险之中。
此外,一些不法份子也会伪装经纪来进行首发股前期(Pre-IPO)投资诈骗,通常透过WhatsApp群组来吸引对首发股私下配售活动有兴趣的投资者。





休眠公司成“钱骡”户头
除了要求投资者支付至“钱骡”户头,诈骗分子也会在新股上市后要求投资者额外付款来获得配股。
另外,证监会观察到,不法分子会利用公司委员会(SSM)注册但没有业务的休眠公司充当“钱骡”户头,来进行接收和转移非法资金。
此前,“钱骡”户头多是个人户头,但如今以合法商业实体,诈骗者更可创造一种虚假的可信度,让更多受害者受到攻击。
“这种情景与全球趋势一致,显示国人面临的挑战并不是独一无二,而是反映了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问题。”
为了打击诈骗,证监会已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作出干预,包括不定时更新投资者警示名单、封锁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并也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截至去年12月底,证监会在网站和社交媒体上锁定了796个涉及提供未经许可产品与服务的URL链接,其中59%来自Telegram、19%来自面子书、13%是网站、4%来自Instagram。

去年接获8501宗诈骗投报
由于诈骗活动日益猖獗,证监会在2024年共接获8501宗案件,其中包括3910宗投诉及4591宗谘询,比2023年的5318宗明显增长60%。
根据年报,去年处理的案件都与无牌活动和诈骗案件相关,投诉和谘询分别占总数的51.4%和62.2%。
其余投诉包括已注册或持牌人士(13.5%)、国内上市公司(PLC)和董事(11.7%)、数码市场运营商(3.6%),另有10.1%不在证监会管辖范围内。
证监会指出,民众对于诈骗和无牌活动的投诉与谘询持续上升,从2019年至2024年增长了337%。
但值得鼓舞的是,越来越多人在受骗前,主动向当局举报诈骗和无牌活动。
“通过接获的投诉和谘询,证券委员会得以掌握当前的诈骗趋势及新兴的诈骗手法,从而能迅速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遏制非法活动,并防止更多人受害。”
相关新闻>>证监会年报|大规模抛售也没在怕 马股扛得住卖压
相关新闻>>证监会年报|去年资本市场增至4.2兆 筹资额增8.8%至138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