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一个人抑或一群人,每一次走出去的历程,都会给身心灵带来冲击,都有不同层次的成长。我长的知识不属于你,你的领悟也不归我,每一回都是一场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独旅。

念书时期,不论报章或其他读物,都会读到“运河”这个字眼,尤其巴拿马运河。感觉上,运河就是重要的存在于世,至于有多重要则不得而知,直至多年前到了荷兰羊角村(Giethoorn)。
那年从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出发,慕其名而前往位于该国西北方的羊角村。抵达时,两手拖着不算轻装的行李,还得走数十分钟路才抵达下榻民宿,沿途风景旖旎自然不在话下。





羊角村有“绿色威尼斯”之称,当地小道或小径,都是让人自在步行或骑脚车,运河才是这个古老村庄的独有交通模式,一座座朴实木制拱桥和各类船只,组成羊角村里“行”的部分。
乘舟搭船渡过运河之间是当地人的寻常,更是旅人寻乐的方式。放下烦务带着恬静坐在船上穿梭运河间,一间间眼前而过的岛上芦苇农舍,不仅如画,更是童话,有一种说不出的大写意。
这个国度除了以郁金香名满天下以外,走在羊角村这样一个绿色生态村落,从民宿到咖啡馆再到餐馆,里里外外知名与不知名花卉,统统赏心悦目得让人真正体会到何谓“心花怒放”。
这是一个绝对让人舍不得离开,乃至还没有离开就开始想念的地方,运河不只撑起这一方土地经济命脉,同时撑住多方人桃花源样子,不知以荷兰为背景的《彼得去花市》会看到什么风光?


大哥哥招手搭顺风船
当春天来到彼得家的小村庄,也意味着爸爸要把鲜花运到花市上出售。彼得与妈妈跟弟妹们一起帮忙把鲜花从花圃运回家再搬上船。随后,爸爸出发去花市,妈妈发现爸爸忘了带钱盒。
身上没有零钱,可能导致客人不买花。在有此顾虑下,彼得毛遂自荐要给爸爸送去钱盒,但他从未一个人划船度过迷宫似的运河。可他拍拍胸膛说可以,妈妈才解除忧虑给予放行。
在小心奕奕拎好钱盒后,彼得出发去了。沿途他遇上风车与风车管理员、骑脚车要到牧场里的邻里玩伴等。由于曾跟爸爸到花市,记忆中,过了高塔就到达花市,他却始终见不着高塔。
在长得一模一样的桥底下穿梭,遍寻不获高塔。直至有个大哥哥出现,向他招手搭“顺风船”。没料到,对方一上船导致小船晃动,钱盒不小心掉进运河。煞时间,彼得急都急坏了。
大哥哥不慌不忙拿出大箱里的手风琴,即场拉了起来。欢快乐曲不仅解开彼得紧凑眉头,还引来岸上路人围观与追随,直到爸爸的花店前。彼得不知道的是,大哥哥是个著名手风琴手。
每趟走出去都有所获
彼得去花市,就像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一个人上街买东西。单凭过往跟着父母一块出门的记忆,该穿过哪个路口、转过哪个弯、经过哪个店面等,我们就这样出发,独自骑脚车或走路上街去。
不同的是,彼得不是走路而是划船。过程中,他面对迷失方向的紧张,还是懂得让大哥哥搭顺风船;面临掉失钱盒的慌张,也按照承诺把大哥哥送抵目的地,更学会境由心转的心情转折。
正如书腰上所写,这是一趟学习独立的划船之旅。作者更把个人的荷兰运河风光印象搬进绘本里,用桃花源风景线,衬托出一则成长故事,内容带有走向顺境以前,所有逆境都不是事之意。
当年走一趟羊角村,从来都以车代步的我们,见识了不同交通模式;从来都活在拥挤中的城里人,感受到了天大地大的广阔感,同时发现,原来天底下还有一种日子可以这么过。
不论处于哪个年龄层,不管每一次出外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所有走出去的历程,都会给身心灵带来冲击和不同层次成长。在彼得的故事里,你觉得自己能给别人,带去怎样的成长故事?

文/图:广野多珂子
译:唐亚明
出版社:中信
【小小背景】
广野多珂子于1947年在日本爱知县出生,曾在西班牙学习美术,回国后开始投身儿童图画书创作。主要作品有“爱睡懒觉的苏珊”系列、《早起真好》、《魔女宅急便》、《下雨天去看朋友》等。
特约:子若
电邮:[email protected]
今日焦点:广野多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