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前总统迪泰特被递解到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受审一事,在菲律宾国内、本区域以至全世界看来仍然持续受到关注。至少来自本地与国际上的媒体这些日子以来都陆续有要求我做一些评论,而国际公法出身的我,也尽量满足这些采访需求,因为这一起事件也的确为各界上了一堂国际公法的课。
首先大家要理解的是,这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是不同于也设在海牙的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的。先说ICJ,它可说是联合国的司法臂膀,而因为联合国的“会员”都是主权国家(实质上来说就是管制这些主权国家的各个政府)而非个人,所以ICJ处理的主要就是会员国与会员国之间要通过和平的、法律上来解决的纠纷,如关系到领土、权益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ICJ的判决是无从如一般法院的判决般得以上诉的,而是诉讼国只能在一定期限内基于如发现新证据等有限的条件下要求ICJ修订其判决。





纠纷送交ICJ
如我国与印尼之前就位处沙巴与印尼加里曼丹之间的西巴丹岛(举世闻名潜水胜地)与利基丹岛有着领土纠纷,双方就把纠纷送交ICJ来裁决领土谁属。ICJ最终把此两岛判归我国,而马印双方也就算是和平地解决了这项纠纷,也为国际上邻国的领土纠纷为ICJ所妥善处理立下了典范。
再如我国与新加坡就白礁岩等的领土纠纷,双方也送交ICJ来裁决。还记得那时是在阿都拉任相期间,判决公布当天,我受本地媒体邀约做即时点评,也算为国际法的科普出一分力。当时ICJ是判决说白礁岩归新加坡,另一南方小岛归我国,而两者之间的又一小岛则待两国的边界勘探。
但大家所关注的可能还是白礁岩,也许是因为它最具有历史性与象征性吧。后来马哈迪医生二度任相期间,恰巧碰上白礁案要求ICJ修订判决与否的期限,而我国决定不寻求ICJ修订其判决。这个决定在近年来忽然浮起,好像成为本地的一个很大争议课题,还成立皇家委员会来调查,甚至有所谓马哈迪医生的决定形同叛国的说法等。
然而,马哈迪医生众所周知向来对他曾在那里念医的新加坡不很友善,又如何会作出偏袒新加坡的决定呢?再说,他也指出,不寻求ICJ修订其白礁岩判决是当时我国内阁的集体决定,又为何专挑他来针对呢?所以,和菲律宾当下相似,有关这课题的争议,主要还是本地政治斗争剧烈使然,明显是有一些“有心人士”要找借口来对付马哈迪医生,而这就是一个颇为“棘手”而又煽情的课题。以后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