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炒粉界的“四大金刚”中,星洲米粉无疑是最具趣味性的一个。单从名字来看,“星洲”指的是新加坡,那它的起源真的是新加坡吗?有人说是香港厨师的创意,有人则坚信它是Made in Singapore。
我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每次和朋友聊起星洲米粉的特点,分歧还真不小。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
对我而言,星洲米粉和马来人的炒米粉(Mee Siam)有几分相似。我曾猜测,或许早年的华人炒米粉,受马来人和峇峇人的影响,融入本土风味,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星洲米粉。

首先,星洲米粉必须是干炒的,不可能是汤粉。在70年代的新加坡,大排档里几乎都卖星洲米粉,而且盛装它的,不是普通的盘子,而是荷叶。那时候的星洲米粉,本质上是什锦炒米粉,但关键调味是咖喱粉,因此新加坡版的星洲米粉呈现出橘黄色。
后来,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硕士时,我去旺角茶餐厅点了一盘星州炒米。米粉一上桌,呛鼻的咖喱粉扑面而来,让我连打了几个喷嚏。
黄金组合
然而,一位长辈告诉我,他记忆中的吉隆坡版星洲米粉,灵魂并不是咖喱粉,而是浓郁的番茄味。他坚持认为,一盘正宗的星洲米粉,番茄汁的比例必须到位,炒出来的米粉呈粉红色,才算“原汁原味”。

有趣的是,我们这边的星洲米粉,并不会因为是“咖喱粉派”还是“番茄派”而争个面红耳赤。无论哪种做法,只要是干炒米粉、配料丰富,大家都能欣然接受,乐于称之为星洲米粉。这种包容性,倒是让它免于成为像“肉骨茶究竟该不该有中药味或胡椒味”或“福建面究竟是新加坡版、槟城版还是吉隆坡版”那样的美食论战。
我喜欢星洲米粉,尤其是它的配料丰富,上桌时好看。其中,我最爱的配料莫过于虾米和叉烧丁,这两者的搭配,简直是美味的黄金组合。
炒粉界的“四大金刚”——炒面(或卤面)、炒饭、月光河,再加上星洲米粉,才算得上一顿顶心顶肺的碳水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