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斯林大叔因看不惯华男在斋戒时间进食,对他扫巴掌,这是最近红过“倒林送神”的“打人大叔”。
中学女老师以学生和家长不懂马来语为由,以侮辱性字眼斥骂学生“Bodoh”后,指示学生坐在垃圾桶旁,更叫学生家长“回去中国”,这是新一宗的“回中国论”争议。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
吉隆坡一间百年兴都庙因土地拥有权问题被献议搬迁,基于原地将建造一座清真寺,结果被炒作成涉及宗教敏感的拆庙风波,这是宗教雷区时不时踩到的地雷。
一些不满者说这种事情不应发生在乞求宽恕、自我反思、自我牺牲、帮助他人和无私施舍的月份,其实只是借题发挥,说大了,因为这只是个人修为的事,无关宗教。
难辞其咎
可是从执法当局到执法人员,以及不少民众遇到这种争议,总是先锁定种族和宗教思维来设想,也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国情,谁的错?
国内的种族与宗教矛盾是怎样练成的,数十年来的偏差政策与马来议程难辞其咎。
2024年大马种族主义报告指出,种族歧视和仇外事件共录得73宗,平均一个月6宗,只要一宗吵上5天,自命多元种族、和谐又融洽的马来西亚,就几乎一整年都在发生种族问题了。
这样的国家形象,还敢向外宣传我们很团结吗?这样子的国情,团结政府还不快马加鞭“漂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