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需要的是合适的伙伴,而不是最优秀的人。”这句话放在行动党目前的转型阶段,特别贴切。随着中委会改选落幕,行动党的权力格局出现变化,而作为秘书长的陆兆福,必须在党内传承与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
行动党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从在野时期高举民主价值、推动反对势力整合,到如今成为执政联盟的一部分,行动党的挑战已不再只是对抗体制,而是如何在多元社会中自我调适,摆脱“华人政党”的标签,争取更广泛的民意支持。
作为行动党的核心人物,林吉祥与林冠英父子可说是缔造今日行动党的关键人物。然而,这份深厚的影响力既是行动党的资产,也成为它发展的限制。





林氏父子长期以来是党内的精神象征,但同时,行动党也因为“家族政治”形象,使得在其他族群间的扩张遇到障碍。因此,行动党的改革势在必行,问题在于如何进行,才能兼顾党内团结与外部形象重塑。
对陆兆福而言,他并不愿意直接逼退林冠英,因为他清楚林氏父子对行动党的历史意义,也明白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党内纷争,甚至影响来届大选的选情。
因此,他选择了一条相对平衡的道路,即推动党内更新,确保行动党能够适应当前政治环境,又试图维护林冠英的尊严,减少内耗,让交接过程显得更自然。
林家尊严
然而,林冠英也有他的立场与坚持,甚至是林家的尊严。
这场改组虽然微妙,行动党若要在来届大选中维持竞争力,除了政策上的调整,领导层的转型也是无可避免的选择。
作为秘书长,陆兆福展现了果敢与远见,在内部权力结构中重新布局,使行动党能够逐步从林氏父子的影子走出来,形成新的领导风格。
此时此刻,外界的讨论仍然聚焦于“送神”,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行动党如何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中,找到更稳固的定位?
在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政治环境下,行动党党选不只是内部派系的调整,更是如何突破长期以来的族群框架,真正走向全民政党的道路。
如果行动党无法摆脱单一族群的支持基础,也将无法在多元族群间建立更广泛的信任,那么即使党内改革成功,也可能会面临未来发展的瓶颈。
明明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般的实战权力更替,却被看成如“延禧攻略”宫斗剧。太多的焦点错放在“送神”、“留神”,并没有关注,一个真正的“陆兆福时代”已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