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之所短,恰恰是图画之所长,而图画之所短,又恰恰是文字之所长,因此,两种媒介结合在一起,相互间就能取长补短,绘本就成了最具有艺术可能性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艺术。”
——中国海洋大学讲席教授朱自强
如果有一天,圣诞老人来到马来西亚……
从白雪纷飞到夏日炎炎,圣诞老人怕是会瞬间中暑吧?那长长的白胡子,那厚厚的大红冬装,怎么说都要换个面貌吧?问题是,改头换面之后的圣诞老人,你还认得出来吗?呃……也许,可以认那圆滚滚的体形?也许,可以认那背上装满礼物的布袋?也许,还可以认那跳跃在屋顶之间的身影?不对,如果符合这几个条件,那人很可能不是圣诞老人,而是梁上君子——小偷!





以上奇思妙想并非出自于我,而是来自红蜻蜓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本土原创绘本——徐抒敏和阿妹姐姐共同创作的《我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圣诞老公公不来我家》。这部作品荣获第二届李子平绘本故事奖,而我是该赛会的评委之一。因为这缘份,我早在2023年就有幸遇见这奇妙的点子。当时只有文字,没有图画,就已经让人大为惊艳。“有些奇思妙想,总能在一瞬间打动你的心,令你浮想联翩,叫你拍案叫绝。”当时的我留下了这样的感叹。
从那天起,我不时会想像这部绘本完成的样子,期盼着它配上图画后的面貌。绘本的图一定要有宫西达也的好玩、约翰伯宁罕的童趣、安东尼布朗的幽默。不为什么,只因这个有意思的点子值得最好的对待。坦白说,我也有点担心面对作品的最终出版,毕竟期望越大,失望也可能越大,真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经过一年多的等待,终于迎来此书的出版,翻阅再三之后,我只想说——比想像还要精彩!
圣诞老人在赤道
书中,各种马来西亚的经典在地元素跃然纸上:课室场景、街道巷弄、居家摆设、衣着装束、冰箱格局、特色美食,每一幅图都捕捉了最具代表性的在地符号,透出浓浓的亲切感。来到这片蕉风椰雨的土地,圣诞老人也得入乡随俗。修掉浓密胡子,卸下厚重冬装,穿上峇迪衬衫,卷起长长裤脚,圣诞老人大口大口吃榴梿,大口大口喝椰水,过上了一个难得温暖的圣诞节。
作者和编辑深谙绘本语言,让文字和图画各司其职,适度留白,在合奏中产生“1加1大于2”的加乘效果。文字是小男孩口吻,从孩子的角度揣摩和想像圣诞老公公的一切,串起整个故事。其他内容则交给图画,小鸟、老鼠、信函、画册……无数彩蛋不动声色地藏于图中,述说着主线故事之外的精彩。从封面封底到环衬扉页,文字排列到版面设计,场景构图到色彩搭配,翻页节奏到画面细节,每一处都经过斟酌推敲,每一次翻页都暗藏惊喜,等待有心人的发现与玩味。
从此以后,马来西亚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圣诞故事,有了独一无二的圣诞老人形象。这里的圣诞节,不再需要白雪皑皑,而可以夏日炎炎;这里的圣诞老人,不再需要厚重冬装,而可以一身清凉。越在地、越国际,创建出本土形象的同时,我们也为世界贡献了一个的南洋版本的圣诞老人,真是与有荣焉。
这部绘本展示了国际符号和在地元素创意融合的最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