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4日综合电)面对变幻莫测且高度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局势,35%东南亚受访者担心东盟效率低下,将导致东盟在新的世界秩序中逐渐失去影响力。
《东南亚态势报告:2025》周二发布。调查显示,三分之二受访者担心东盟行动迟缓且缺乏效率,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可能在全球格局中被边缘化。当中又以印尼、缅甸和柬埔寨最为关切。
另两个让东南亚受访者较为忧心的是:东盟卷入大国博弈沦为代理人(29%),以及东盟内部不团结(13.3%)。东帝汶人则最担心东盟卷入大国竞争,比率高达62.1%,比其他东盟国家都来得高。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同样关注东盟可能受到大国博弈影响而失去影响力,以及决策效率低下;反映出马来西亚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有必要在担任主席国期间应对这两大挑战。
尽管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席卷全球,但40.2%东南亚受访者仍主张加速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而30.9%支持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深化合作。
澳洲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格林(Michael Green)对调查结果表示认同。他认为东盟加快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将赋予这个区域组织更大的主动权和影响力。“这是正确的选择,但做起来不容易……推动贸易自由化需要真正的政治领导力。”
东盟目前推进的 “数码经济框架协议”(Digital Economy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DEFA)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工具,旨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数码经济合作,促进跨境电商、数据流动、网络安全和数码基础设施的发展。
报告显示,近四成受访者(37.3%)认为,DEFA将显著提升东南亚的数码能力,促进区域数码贸易。选择这个选项的东帝汶受访者多达62.1%,对DEFA的看法最为积极。
至于东盟如何增强自身韧性和重要性,31.7%受访者认为东盟应先解决缅甸危机和南海争端。
缅甸自2021年爆发内战以来,局势未见好转,被视为东盟前进的关键障碍。仍有最多人支持“应与缅甸问题相关方进行独立对话”,但比率从去年的38.6%下滑至33.9%。



相比之下,“对缅军政府采取更强硬办法”、“降级或限制东盟与缅军政府的接触”、“与国际社会协调应对”三个选项的认同比率,都比去年来得高。
反之,“不干预缅甸内政”和“让缅军政府重新参加东盟系列会议”这两个较温和选项的认同比率则下降了。
这些调查数据反映出今年的受访者对缅甸问题的态度趋向强硬。
文:新加坡联合早报
图:法新社 示意图、新加坡联合早报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