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勿榴梿芭非法占地大砍千棵榴梿树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除了事件本身,行动党在这一课题上的处理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疑问和批评。
事件曝光之初,民间舆论愈发汹涌,许多人期盼行动党领袖能够迅速站出来,明确表达对非法占地和砍树的态度。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彭亨州行动党领袖中,只有邹宇晖站出来发声,而邹宇晖也因此成为了马来社会批评的焦点,甚至被警方传召问话;至于彭亨州行动党主席李政贤等人,则明显回避此问题。他们发表的彭亨州行动党名义声明,虽然试图表态,但文告内容四平八稳,没有明显立场。





回顾过去,行动党在多个重要课题上的表现,也展现了类似的政治操作模式。以赵明福事件为例,行动党曾经以激烈的态度挑战政府,然而,最终事件处理的结果却并未达到公众的期待。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反莱纳斯稀土厂运动中,行动党强烈反对稀土厂的设立,宣称稀土处理将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并通过民间运动煽动广泛的情绪。
然而,当行动党成功执政后,关于稀土厂的问题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反而开始支持稀土开采,认为其有助于国家财富的增长。
口号震天,行动缩水
再看劳勿的山埃采矿问题,当时行动党同样激烈反对,声称矿山开采对环境和居民生活构成威胁,民众因此掀起了大规模的抗议。
然而,2018年,希盟执政后,时任部长竟然公开表示山埃开采不会影响居民的健康。
从赵明福事件到反莱纳斯,再到反山埃采矿,行动党多次上演了“口号震天,行动缩水”的政治操作。表面上,行动党在公众面前激烈反对,煽动民愤,仿佛关心民众福祉,然而一旦掌握了权力,关于这些课题的态度却发生了根本的转弯。
这一变化暴露出一种令人忧虑的政治现实,选票到手之后,曾经高举的民意和情绪似乎都变得不再重要,政治操作的核心,最终变成了如何维持权力,而非真正捍卫民众利益。
当政治承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时,民众对政治领导人的信任度也逐渐降低。行动党在执政之后,不再对选民许下的承诺负责,反而选择与曾经反对的政策妥协,忽视民意。这种背离初心的做法,势必让选民感到被愚弄。
在未来的日子里,民众或许该开始反思,选票是否真的能换来更好的治理,还是只是成为政客们手中的工具,最终沦为他们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