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关于马来西亚国旗辉煌条纹的新闻。有一则新闻曾经引起热议,可是后来却没人注意,但是发生后却很有意义,那就是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开学后要佩戴国旗扣章。
我阅读各语文媒体的报道,尤其是华文媒体的报道,竟然发现学生与家长的反馈都是正面的。这点倒是令人觉得惊讶。
这是因为佩戴国旗扣章的新闻曾经在不同社群引起不同的看法,即便在华社也有不同的回响。倘若处理不当,随时遭政客炒作。
有学生们甚至回应佩戴扣章感觉自豪。更多时候我看这事感觉威风。
我在怡保三德的读书生涯也曾有这种感觉。许多与我同辈学生参加学会或团体生活,都会有佩戴领口扣章(collar badge)的习惯。在我的年代,除了领口扣章,校徽也是用铁片做成扣章。一旦佩戴扣章,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果你是学长团、图书馆管理员或某某制服团体的成员,那么你的校徽扣章下面还会多一排字。例如学长团就多一排“PREFECT”、图书馆管理员就多一排“LIBRARIAN”、三德团体联合会委员就多一排“USST”。
什么是“三德团体联合会”?答案可以问郑立慷部长。
我记得那时的校徽扣章是一整天都扣在白色衬衫左边口袋的上面。即使离开学校在外搭巴士、开摩哆车还是步行都不会把它拿下,怕死人家不知道你来自三德。我不知道那时的感觉是自豪还是骄傲?总而言之就是感觉威水。
令我印象更加深刻的就是参加幼狮团的同学,他们每次办活动都是满身扣章。穿在身上看起来更像防弹衣服。后来在选区参与狮子会活动时也看到他们的一身徽章,才知道这些徽章都是他们的荣誉勋章。
用劳力换来的
这些徽章是他们参与活动或代表分会开会时所颁发的扣章,不是用钱买得到,而是要用劳力换回来的。
毕业后我发现同学们把校徽扣章和名牌连在一起。这感觉上似乎少了什么。原来是因为校徽看起来变小了,也不那么突出。
有留意我的正式衣着的朋友或许都会知道,我其中一套大衣一直都有扣上一枚独立六十周年的扣章。
有一次,一位马来州议员问我这是纪念什么东西。
我就耐心地告诉他扣章里的辉煌条纹和国父肖像,说这是国家独立六十周年时(2017年)我获赠的一个扣章。没想到这一戴就戴了这么多年。言谈之间原来我国就快要独立七十年了。
一枚小小扣章就带来这么多感觉、回忆和话题。如果校徽扣章已经是这样,更何况是国旗扣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