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指出,在昌明政府和华社的全面配合下,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中文系、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招生,将会提高到分别120及50个名额。
他说,两院在过去两年提供名额大大提升,是华文师资培训中一项很大的突破,这将能够让教育部在招收新中学华文老师方面,比起过往有更大的人才库,在往后一劳永逸解决华文师资课题。
“华中和国中华文老师的来源,主要来自依大中文系、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在过去1年半,在与华教团体如华中发展理事会多次讨论后,我们采取主动跟依大和马大进行讨论,并取得十分正面的成果。”
黄家和今日出席第3届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暨谢师宴主持开幕礼时,这么指出。

他透露,依大在2022年的录取名额为56人、2023年52人,经过讨论过后,如今成功在2024年把录取名额提升100%至103人,而今年开放名额也会达到120人。
“在马大方面,去年的招生已经从前年的18名增加到33名,今年在通过与华中发展理事会的共同协调后,马大将会准备高达50个学额,写下历史最高。”
他指出,马大中文系教育文凭,是一年的课程,今年毕业的33位将能迎来更多的未来老师;依大则是4年课程,去年的103位将会在2027年毕业,估计2028年能够投入校园服务。
黄家和指出,要解决老问题,绝对不能一成不变,团队就此去找出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与华教同道进行全社会的配合,让政策、体制和执行上,不同层次的改革,才能够带来今天这项进步的数据。
他说,一个成功的领导,是在退下后,能够看到背后还有许多出色的接班人。
他就此勉励在场的资深教师,呼吁大家积极引导新晋的老师,确保华文教育的文化传承。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华社的美德,今天的这一次谢师宴,再一次彰显了华社对于教师们感恩的心,也能够鼓励更多华裔子弟献身投入杏坛。”
陪同出席的有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兼大会主席拿督林鸿泰、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与马来西亚华中发展理事会主席丹斯里林景清与马来西亚华中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等人。

另一方面,雪隆华校董联会主席蔡庆文则指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已陷入严重短缺的危机,这个问题,并不是未来的隐忧,而是此时此刻正面对的困境,如果再不行动,未来10年将无人可教华文。
“我们要郑重呼吁教育部加速培育华文师资的规划与步伐,务必在3至5年内,设定明确的目标,逐步缓解并解决师资断层的窘境。”
他在致词时说,雪隆董联会也积极的与多个单位展开合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中发展理事会、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及马来西亚华中校长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等,共同推动“启航——培育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奖助计划”。
此计划旨在从制度、财政与人力支持三方面入手,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队伍注入新血。
“我们提出的方向清晰而务实,那就是扩大大学相关师资课程的招生名额、提供奖助金,降低年轻人投身教育界的门槛、协调设立师资快速通道,鼓励社会人才转换跑道投身教育与促进学校建立领导梯队,让具华文资格的教师有发展与传承的空间。”

关爱华文运动委员会主席兼大会主席拿督林鸿泰则指出,政府中学华文教师的短缺问题,必须给予关注和解决。
他大会献词中说,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短缺人数已近200人,这不仅是“缺人”的问题,更是“缺未来”的隐忧。
“如果中学阶段的华文教育因人力不足而逐渐萎缩,那华小的师资来源,也将会枯竭。”
他透露,为此,该会在今年联同其它组织,合作启动“启航—培育政府中学华文教师奖助计划”。
另一方面,林福山指出,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技能和判断力,其实都是源自老师当年的栽培,但在今日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些基本能力正逐渐被取代,就如同人们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
他说,人们更应该珍惜并传承老师教授的批判思维、逻辑判断与人文素养,要学会善用人工智能,而不是被人工智能牵着走。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站稳脚步,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
在第3 届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中,今年共有16名教师荣休,获得永垂杏坛奖;45人获得教泽永铭奖(服务30年及以上);26人获桃李满园奖(服务第20年及25年);9人获春风化雨奖(服务第10及第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