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业在时代更替中悄然消逝,但也有一些企业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泛马集团(EZT Group)就是其一。
各行各业在不同时期都会面临各种挑战,泛马集团创办人兼总裁拿督伍安琪始终坚信,关键在于转型,而非转行。
“泛马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是从旅游业起步,但是发展至今,已逐步扩展至投资旅游(Investment tourism),继而成为专业的资产管理单位,甚至自行开发楼盘。”
59岁的伍安琪有着多重身分,她是泛马集团的掌门人,也是马中旅游文化促进商会(MICA)总会长、大马旅游促进局董事、马中商务理事会旅游与文化委员会署理主席、马中总商会-女企业家委员会主席和大马旅游联合会(MTF)财务。
伍安琪说,她常常告诫大家,要顺应时代变化,学会转型。若一家企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和转型,很有可能会走向末路。
“泛马集团一开始只是一家旅游公司,但是我们大力转型,在这期间,我们没有放弃自己专业和熟悉的领域,而是持续在业内深耕,慢慢地多元化我们的业务。”
她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自己的志愿一直是创业当老板,毕业后就到父亲的公司打工。
“父亲的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承包业务,但是我不喜欢。我喜欢旅游,当时看到旅游业正在崛起,所以想开一家旅游公司,20多岁就去考导游执照,然后当了五、六年的导游。”
每5年一大变化
那时正值90年代初期,我国的入境旅游并不兴旺,随着中国逐步对外开放,入境旅游逐渐兴起,伍安琪也在这五年间赚到第一桶金。
不做导游后,伍安琪又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打工,学习如何组旅行团,期间还不断获得跃升。五年后,她正式创业,创办了泛马假期旅游有限公司,主攻中港台入境游客。

她说,不同于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对国家贡献庞大,并为国家带来很多外汇收益。
“我每一个五年似乎都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如今已经验满满且身经百战了。我知道世间没有一步登天,不能没有实战经验就出来开公司,因为我知道要开一家公司并不是那么简单。”
专注利基市场
伍安琪指出,泛马集团的目标是尖端客户,所以只专注在这个利基市场。她说,游客里大约有20%是尖端客户,但只有2%会买房,所以公司就专注在这2%。
她说,旅游业的竞争很强,而且竞争者来自国内外。
“邻国的旅游产品太好了,尤其是泰国。有时候,你推出一个台湾团,就有10家旅行社和你抢生意。因此,我都在自己的本业里,研发、创新、迈向多元化。 ”
她说,父亲生前总说,她在旅游业赚的都是小钱。直到进军房产业务,才发现父亲说的都是对的。
“涉足房产后,我才知道这桶金比我在旅游业赚的那桶金大太多了。因此,2015年我们也开始自己盖房,然后在2018年交房。”
国内首推边旅游边投资
我国的“第二家园计划”(MM2H)起源于1996年推出的“银发族项目”。
伍安琪透露,政府推出“第二家园计划”时,不少外国游客在旅游期间,都会谘询一些我国的房地产资讯,为她开启了进军投资旅游业务的契机。
她首次创业时还不到32岁,大约五年后又开了泛马地产(MM2H)有限公司。
“很多人来旅游是边吃边玩边投资,所以我们就推出边吃边玩边投资的行程。由于卖了很多房产给外国人,我们之后又开了物业管理公司、不动产公司、大楼管理公司等。”
她说,当时泛马也是大马首家推出房产旅游或投资旅游的公司,而且至今市场上,几乎没有与他们同类型的公司。
把客户痛点转为生意优点
伍安琪说,外国人在海外投资房产,最大的痛点就是很难管理这些资产,如果租户不还房租又该怎么办?
“我们想要人家投资,就要把‘痛点’转为我们生意的优点。我们之后凭借20年的经验写了一个应用程式,并在2018年启用,让投资者用这个系统来管理资产,至今涉及的房产已达1000间。”
透过这个应用程式,用户可以掌握房子情况,如退租、维修、租金。她说,若租户不还租金,他们也会帮客户报警,这些服务都可以在应用程式中查阅。
“我们也会帮忙估价,买卖资产,这些过程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让投资者安心投资。因此,泛马最后已成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不只是物业管理。”
她说,一般上会投资的海外投资者都不是新生代,而是40、50岁或以上岁数的人,所以公司初期也花了很多人力资源教客户使用应用程式。
“不过,没多久就爆发了新冠疫情,这个应用程式反而帮了我们。”
转型应涵盖人
伍安琪认为,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培养下一代和接班人,尤其是让彼此的想法保持一致。
“接班至少要在几年前就开始计划,因为企业的转型,除了产业本身要变化,人也要变化。”
她认为,有时候从外面找人才,还不如从内部培训。她举例,招聘经理时,不应从别的领域招聘,而是在原有领域发掘人才。
“像我们旅游业,如对方不是旅游或是房产业出身,请来自五金领域的人当经理,就不合适。”
她认为,企业也要学会和人才讲感情。 她说,有些公司担心培养人才后,对方会离职。但她认为,老板应该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对人才好,就无需怕对方跑掉。
伍安琪也是马中总商会-女企业家委员会主席,他亦支持企业积极采纳科技,并鼓励女性企业积极加入社团和协会,拓展资源。
“现在的女性兼顾家庭与事业,拥有的时间太少,所以她们应该通过大型的平台拓展自己的人脉和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