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负责防诈的警员,竟在两个月内六度亲手将千万台币交给诈骗集团;马来西亚一名公务员因一通假警电话,痛失18万令吉积蓄——这些荒诞却真实的案例,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在当代诈骗产业链中,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通讯技术的进步与人性的弱点交织,让诈骗已从“低端犯罪”进化成精密设计的心理战。
过去社会常将诈骗受害者贴上“无知”或“贪婪”的标签,但如今案例显示,高学历者、专业人士甚至反诈执法者都纷纷中招。台湾吴姓警员接触的是假冒辉达执行长黄仁勋的高端投资话术,马来西亚女公务员则被伪造的洗钱指控步步紧逼——诈骗集团能够针对不同群体量身打造剧本。
诈骗产业的三大进化特征值得警惕: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