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口迅速老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继高血压后的第二大慢性疾病,影响着许多中老年人。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中,每6人就有1人罹患骨质疏松症,其中女性占80%以上。医生提醒,女性每3人中就有1人,男性则每5人中有1人在余生中,可能会遭遇骨松并发脊椎、髋部或腕部骨折的威胁。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疾病”,多数患者在骨折发生前,并无明显症状。台湾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陈崇桓透露,患者常是在不慎跌倒导致骨折后,才发现罹患此病。首次骨松性骨折后,一年内再次骨折的几率近45%,而二次骨折后,死亡风险也将大幅提升。髋部骨折患者在1年内的死亡率接近20%,30%病患更因此面临永久失能,且80%患者无法自理生活。即使是轻微跌倒造成的手腕或上臂骨折,也常是骨松的预警信号。
此外,自体免疫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台湾风湿病医学会秘书长卢俊吉指出,约40%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同时有骨质疏松问题,且脊椎骨折率超过13%。临床经验指出,每4名类固醇使用者中,就有3人罹患骨松,且类固醇使用时间越长、剂量越大,骨折风险便越高,患者须特别留意。
卢俊吉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一名女性因自体免疫疾病,长期服用类固醇超过10年,58岁时被诊断为类固醇诱发性骨质疏松。她在一次飞行中,遇到乱流,背部突然剧痛,经检查发现腰椎与荐椎发生压迫性骨折,骨质严重受损,需要靠止痛药和手术控制病情。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