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日综合电)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流传已久,但古代的粽子跟现在的粽子有什么差别吗?安徽一座古墓曾出土两个900多年前北宋时代的粽子,形体与现在的粽子非常相似,内馅除了高温加工过的米饭,还有明显的“蛋白质产物”,考古专家认为有很高的机率是肉粽。
据报导,2014年6月,安徽省南陵县弋江镇铁拐村在进行土地平整时,意外发现了沉睡千年的当地望族徐氏家族墓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两个粽子大受关注,其中一个粽叶脱落、另一个几乎完好。
由于年代久远,两个粽子都已碳化,没法打开粽叶一探究竟,考古学家于是进行了科学检测。结果显示,这两个粽子原料以糯米为主,粽叶为箬竹叶,粽绳由箬竹叶撕条制成;淀粉糊化现象明显,经高温烹煮,是煮熟后才随葬的,粽子里还包含明显的蛋白质产物,应该是肉粽。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