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胃癌已成健康一大隐忧,尤其是由幽门杆菌引发的胃癌,占比率高达90%。幽门杆菌究竟是什么?为何会在胃部滋生?它的传播途径又是怎样的?
台湾胃肠肝胆科医生黄柏翰指出,幽门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者通常没明显症状,但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幽门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状杆菌,通常生存在胃与十二指肠连接的幽门部位。它能在胃酸强烈酸性环境中生存,因此整个胃部都可能成为它的栖息地。幽门杆菌会寄生在胃黏液或胃黏膜细胞中,通过鞭毛在胃黏膜中螺旋前进,破坏胃黏膜表皮细胞,最终导致胃炎或胃癌。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1994年,已将幽门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幽门杆菌主要通过“吃进”身体内,感染途径包括粪口和口口传播。当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杆菌时,如果没分用公筷母匙、共餐或密切接触便,便可能导致全家感染。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