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首章开宗明义,其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两句,意即: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未表现出来时,称为内心保持在安和平稳的状态;情绪表现出来化为言行倘能合乎节度,恰到好处,称为达致人际关系的和谐。“中节”原指音乐合乎节拍,引申为言行合乎礼仪法度、习俗要求与人际行为规范。
我写《儒家核心六论》时说:“中庸”是“当真诚与自觉,遇上智慧与坚持”。“中”,是从内心的真诚自觉出发,并判断与选择,把言行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庸”,是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并长期坚持。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