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力16日讯)“小象惨遭罗厘撞死的悲剧,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这是马来西亚敦胡申翁大学(UTHM)科技创业中心主任娜基雅副教授,今日在“马新社”评论文章中,发出沉痛呼吁。

她指出,一起令人心碎的交通意外,于5月10日凌晨在东西大道霹州路段发生,一头小象被一辆载送鸡隻的罗厘撞死,引起全国关注与哀悼。
有关事故发生于凌晨2时左右,更令人鼻酸的是,母象不肯离去,一直守在孩子身边,甚至试图推动罗厘,似乎还怀抱一丝希望,盼望牠的孩子能奇蹟生还;这一幕被拍成长达1分11秒的影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展现强烈母性,也触动无数网民的心,引来广泛悲愤与讨论。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指出,为了安全起见,母象后来被施打镇静剂,再转移至附近森林,让相关人员能够处理小象的尸体,也减少对过路车辆的潜在威胁。
全国3宗小象被撞
根据Perhilitan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国已有3宗小象被车辆撞死的案例,其中2宗发生在霹雳州,另1宗在柔佛。
这些悲剧的根源,在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日益缩小与破碎,主要原因是无节制的开发计划。当森林被砍伐,象群原有的迁徙通道遭切断,牠们唯有冒险穿越公路,寻找食物或新栖地。
当局虽有行动,例如兴建动物跨道天桥、设立警示标誌等,但这些措施显然仍不足以应对日益频繁的野生动物车祸事件。
娜基雅强调,唯有透过跨部门合作,即政府单位、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共同参与,才能寻求更周全的解决方案。同时,提升大众对保育自然栖地与道路安全的意识也至关重要。否则,牺牲的不只是野生动物,甚至可能是人类自身。
“大象不只是野生动物,更是国家的自然遗产。我们不能让牠们的身影,只停留在回忆与相片中。”
应用科技 监控行踪
娜基雅认为,如今,我们必须转向更聪明、更有系统的解决方案。科技已不再是选项,而是必需。其中一项可利用的重要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PS)。
她说,透过为特定大象佩戴GPS卫星项圈,有关当局能够实时监控其行踪。这让24小时监控成为可能,并可侦测象群是否正靠近居民区或高风险道路。
她表示,早期警报能传送给相关部门与道路使用者,从而降低事故风险。
她说,此外,大象的活动数据还可以结合地理资讯系统(GIS)技术,绘製包括迁徙路径、自然食物来源及冲突地区的空间资料。
“藉由GIS,当局能掌握长期活动模式,进一步採取主动措施,如兴建动物专属跨道桥,或在热点区域安装自动警示灯。”
採用无人机空巡
另一项日益受到重视的技术,就是无人机(Dron)的使用。
娜基雅表示,无人机能进行定期空中巡逻,尤其适合人力难以进入的地区。凭藉高解析摄影机与热感应器,无人机即便在夜间或雾濛濛的情况下,也能侦测象群行踪。
“若侦测到象群接近公路或村庄,当局便能即时做出反应。”
她指出,印度与泰国等国已开始有效应用这些技术,有些甚至能根据GPS数据自动在道路上启动警报系统,预警车辆大象即将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