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剪!禁!(第2篇)“刀”下留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刪!剪!禁!(第2篇)“刀”下留情

    過去馬來西亞中文影片被禁的例子並不算多,蔡明亮的《黑眼圈》原被指醜化大馬,上訴后成功解禁;以馬共為題材的紀錄片《不即不離》和電影《新村1949》上映無期;嘲諷國家安全課題的《猛加拉殺手》(Banglasia)、以性侵兒童為故事的短片《麵包女孩》都在禁映名單。其實,有些看似挑戰尺度的鏡頭,只要拿捏得宜,還是可以過審的…福建話電影《海墘新路》中某場亂倫戲,恰恰就是安全過關的最佳例子!

    文:劉淑娟
    圖:攝影組、互聯網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鄭雄城在《海墘新路》還沒開拍前,已預想到電影會被列為“18禁”。
    鄭雄城在《海墘新路》還沒開拍前,已預想到電影會被列為“18禁”。

    避重就輕逃過法眼

    大馬導演蘇忠興在國家電影發展局(FINAS)的輔助下,以自己的家庭故事為背景,自編自導電影《海墘新路》。這部被喻為導演的半自傳電影,除了家庭成員從原本的3個哥哥、2個姐姐和他,改為電影中的1個哥哥、1個姐姐和他外,其他親身經歷如:哥哥患有精神病、姑姑當妓女、兒子性侵母親等,全都變成電影情節。

    最令人震撼的,莫過于兒子侵犯母親的鏡頭,竟然“活生生”在大馬電影院上演了!這場亂倫戲雖以偷窺、遠鏡頭方式處理,但動作和意圖明顯,而它竟然可以“逃”過大馬電檢局的法眼…不免讓人好奇,是怎樣辦到的?

    《海墘新路》製作人鄭雄城透露,電影還沒開拍前,單看劇本就已心里有數會被列為“18禁”。而這場兒子與媽媽的亂倫戲,要如何在不煽情又沒觸碰到電檢局的底線下呈現出來呢?送審過關的結果證明,戲中戲是可行的!


    說回電影故事,它描述的是Sunny小時候目睹一場噩夢,令他對母親和哥哥產生莫大怨懟。長大后當上導演的他決定回檳城,把自己家里的故事拍出來。在電影製作過程中,Sunny被迫重新面對童年時光,也從中學會面對和釋放過去的憤怒和傷痛。而電影背景設定在2個不同的年代,一是Sunny處于的現代,另一個則是發生在1970年代的童年。

    鄭雄城說道:“我們為什么會在那么巧妙的位置放這場戲?主要是如果活生生拍一場孩子強奸媽媽的戲,它肯定是會被剪掉的。可是我們並沒有特別放大它,這場戲一演完的時候,(戲中導演Sunny)就喊cut了、東西(搭景背板)就拆了,所以這是不真實的,在里面所發生的都是在演戲。”

    他強調:“作為創作人,我並不是挑戰尺度,也不是妥協,主要是取巧、避重就輕帶出我要講的課題。很多東西可以很巧妙的避開的,所以你在拍這個題材的時候,你必須去思考,拍出來的結果會怎樣…”

    《海墘新路》以取巧、避重就輕的手法,帶出戲中主題。
    《海墘新路》以取巧、避重就輕的手法,帶出戲中主題。

    易名重新出發

    電影一旦被大馬電檢局禁止播出,得如何突破那道封鎖線呢?一,線上上映,但投資成本怎么辦?二,尋求海外上映的管道,不過熟悉海外市場的mm2全亞影視娛樂北亞區總經理王佩嫻卻打臉道:“我們都知道,即使不是觸及敏感神經的本地電影,要往外推都已經這么難了,在這種層面上還要往外推…你說它完全沒希望嗎?要看情況。”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在商業考量的前提下,還有另一個方式或許就是:易名!堪稱大馬首部最挑戰本地尺度的中文電影《瓦煲咖哩》,2010年拍完后,因內容涉及血腥、變態、殺人、同性戀等爭議性題材被禁。導演李添興親自修改后,仍然不過審,3年后以全新名字《恨之入味》在付費電視台播出。

    事實上,《恨之入味》並非首部“改頭換面”的電影。2012年由李國煌、朱咪咪等主演的新加坡恐怖電影《撞鬼》(Twisted),因被指隱含用人肉煮肉骨茶的訊息,刪剪后再上訴還是難逃被禁的命運。製片商索性重剪,但因《Twisted》在電檢局的紀錄為禁片,因而重新包裝,將電影英文名字改為《Twisted Love》,如願在馬來西亞戲院上映。

    除了易名外,另一種就是增刪對白,這其實跟修改內容大致無異,而這樣的事件,就發生在已故馬來巨星比南利(P.Ramlee)的電影。大馬某電視台計劃播出該電影,但卻在過審時遇上難題,理由是:“比南利是穆斯林,怎么能夠相信一個基督教徒的天使,這是違反宗教的。”

    比南利飾演蘇丹的電影,在五六十年代上演時相安無事,但它竟在30年后被禁,著實讓人哭笑不得。最后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電影中加上一句話:“這位蘇丹在還沒信奉穆斯林之前…”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馬共題材無法過關

    馬來亞共產黨(馬共)一直是馬來西亞的禁忌話題,近10年來,就有3部馬共題材的影片被禁,當中包括獨立電影導演阿米爾莫哈末(Amir Muhammad)兩部紀錄片《最后一個共產黨人》(Lelaki Komunis Terakhir)和《村民,你好嗎?》(Apa Khabar Orang Kampung),以及華人導演廖克發執導的紀錄片《不即不離》。

    《最后一個共產黨人》以音樂紀錄片的方式記載前馬共總書記陳平的前半生,也訪問一些前共產黨員;《村民,你好嗎?》則採訪居住在泰國南部的馬來裔馬共黨員。前者雖一刀不剪通過審查,但卻在上映前10天被國安部以“保障公眾的利益”攔下;后者則跟《不即不離》一樣,以“歷史不正確”為由被電檢局駁回。

    除了上述電影,另一部耗資300萬令吉製作,以“集中營”為時代背景的中文電影《新村1949》,2012年9月送審時被鑑定無需刪剪,以P13“輔導級”獲批,並安排在2013年8月22日上映。不過,它卻在上映1個月前出現爭議,內政部長宣布展延,讓電檢局二度審查后再作決定,但電影去向至今仍是個謎。

    吳恆燦透露《黑眼圈》是其中一部爭議性最大的電影。
    吳恆燦透露《黑眼圈》是其中一部爭議性最大的電影。

    醜化國情難逃禁運

    新加坡導演梁志強2003年的電影《跑吧孩子》,因提及新加坡脫離大馬、馬新水供問題等,被指隱含政治和歷史元素遭禁。大馬導演蔡明亮2006年回流大馬拍攝以外勞為題材的電影《黑眼圈》,被電檢局以反映馬來西亞的醜陋面、鼓吹同性戀等8宗罪禁映。

    當年有份參與會議的上訴委員會前成員拿督吳恆燦透露,《黑眼圈》是其中一部爭論最激烈的電影。他重述當年的討論過程,尤其對電檢局提出的“醜化馬來西亞”觀點表示不認同。他在會上一一反駁:“這部電影的題材是拍下層人民的生活,當然是在比較骯髒、污濁的環境,所以說它破壞馬來西亞的形象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是電影。”

    再來就是“煙霾情況嚴重,達到空氣汙染指數650點;人民都被迫戴上面罩,甚至談情說愛也戴面罩”這條罪,當時吳恆燦也幫腔指拍攝期間遇上印尼森林大火,煙霾彌漫需戴口罩是事實,因而此罪同樣不成立。

    至于兩個男人的感情被認為有同性戀之嫌,吳恆燦理性指出:“這就看你怎樣去評估。”而上訴委員會的另一焦點,其實是放在電影名字。“《黑眼圈》跟劇情是不相干的,他的‘黑眼圈’可能是意有所指,可能是指安華被打…”不過,或跟同志元素的觀點雷同,因此上訴委員會成員經過投票后,決定讓它上映,但電影仍需挨5刀,剪掉裸露屁股等共3分鐘的畫面。

    另一部由鄭雄城監製,大馬導演林麗娟執導的短片《麵包女孩》,也因觸及馬來西亞性侵課題,被電檢局給擋了下來。鄭雄城直言:“兒童性侵事件在馬來西亞是很嚴重的,性侵犯者無處不在,我們只是在傳達一個意識,教育孩子去提防、小心這些人。”目前他已考慮上訴,成功與否暫時未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