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结束100周年 德极右帝国梦复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战结束100周年 德极右帝国梦复燃

    (柏林10日综合电)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当年的主要战胜国以及战败国德国的领导人,周日将会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大型纪念活动。百年过去,不少一战相关历史和争议早已盖棺论定,不过在德国国内,近年极右势力却不断尝试为德意志帝国翻案,极右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更主张德国人不应再受困于纳粹的战败国意识,而应该重拾对民族和历史的自豪。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960年代之前,德国民众普遍认为一战是场防卫性战争,即德意志帝国并无意主动侵略别国。

    不过,被誉为20世纪德国最伟大历史学家的汉堡大学历史学家菲舍尔,透过翻查官方文件,在1961年指出帝国当时被种族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控制,他们透过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被杀案,刻意挑起战争,试图令帝国统治世界。

    德国民众上周五(9日)聚集在柏林火车站,出席反极右派示威。(路透社)
    德国民众上周五(9日)聚集在柏林火车站,出席反极右派示威。(路透社)

    菲舍尔的说法推翻了“防卫战”的观点,被视为德国史学的转捩点,他对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至今仍是德国左翼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大力推动帝国崇拜

    但以AfD为首的德国极右势力,近年却一直试图为德意志帝国翻案。他们认为第二帝国所象征的价值观,例如纪律和秩序,正是AfD所奉行的德国传统价值。


    他们大力推动“帝国崇拜”,成员更经常在演说中赞扬“铁血宰相”卑斯麦。AfD党魁高兰更曾经形容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与德意志1000年的光荣历史相比“只不过是一坨鸟粪”。

    被视为AfD喉舌的《Compact》杂志更在一战终战百周年前出版特刊,内容重点批判一战和约《凡尔赛条约》是“国耻”,狠批战胜国藉条约“奴役德国”。《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承担一战全部责任,包括割地及巨额赔偿。

    一战于1914年爆发,是二战之前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的战争,死亡的士兵和平民人数超过1500万。其主要战场在欧洲,以英法对德作战的西线战况最为惨烈。

    1918年11月11日早上11时,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签署的西线停战协定生效。次年,交战方在法国凡尔赛正式签署和约。

    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战纪念博物馆,从上周五(9日)开始在高耸的纪念碑上,投射5000多罂粟花,底下写着“战争于1918年11月11日早上11点,宣告结束。” (路透社)
    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战纪念博物馆,从上周五(9日)开始在高耸的纪念碑上,投射5000多罂粟花,底下写着“战争于1918年11月11日早上11点,宣告结束。” (路透社)

    与理念背道而驰
    特朗普缺席和平论坛

    周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纪念日,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全球多名领袖当日出席“巴黎和平论坛”,美国总统特朗普原本表示会出席,但主要组织者韦斯周四证实特朗普将缺席论坛。布鲁金斯学会认为这个和平论坛以全球治理为主题,与特朗普认为多边合作损害国家主权理念背道而驰。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据报导,特朗普将于周五飞往巴黎,抵达法国后只会单独与马克龙举行会谈,随后在周六晚上与各国领袖共进晚餐。

    到周日,特朗普出席凯旋门主要纪念活动、到访一次大战贝劳伍德战场和相邻的美国阵亡将士公墓,并与各国领袖在爱丽舍宫吃午餐后离开法国,不会出席重头戏巴黎和平论坛。

    华盛顿外交界透露,法国没有积极推动特朗普参加和平论坛,而且两国政府似乎乐见特朗普缺席论坛。

    该论坛标榜需要“一个有规则的世界、一个开放的世界和多边世界”,对抗民族主义兴起的威胁。过往,马克龙多次批评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以及他退出多项国际协议,包括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和中程导弹条约(INF)。

    获邀出席和平论坛和纪念活动的领导人,包括俄罗斯总统普汀和德国总理默克尔。

    美军1918年庆祝签署《凡尔赛条约》。(美联社)
    美军1918年庆祝签署《凡尔赛条约》。(美联社)

    二战创伤巨大
    德人遗忘一战

    德国街头随处可见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痕迹,但同样作为主要侵略国及战败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德国却仿佛从未发生过。正当欧洲各国几年前已经开始准备纪念一战结束百周年,德国政府却一直没有筹备相关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国外纪念活动的邀请,犹如对一战“选择性失忆”。这或者与德国人普遍将一战视作二战的导火线,缺乏对这场战争全面反思所致。

    在不少德国人眼中,1918年11月11日并非战争的结束,而是接下来连串苦难的开端。一战战败后,德意志帝国被推翻,但新成立的威玛共和国却无法解决因为战争引起的社会及经济问题,最终导致希特勒和纳粹上台。

    因此,德国人对一战的印象普遍存在于二战的阴霾之下,甚至在学校历史课上,都只是将这场1914年至1918年发生的战争,当作接下来一场更大灾难的前传。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战争研究中心主任格瓦特教授指,对德国人而言,二战的死亡人数、破坏力、大屠杀带来的精神创伤,均远超一战。

    14万华工血泪史
    3000人捐躯

    一战期间,14万华工远赴欧洲西战线,在战场修建公路和战壕,维修受损的坦克和铁路,帮助协约国赢得这场战争,为拯救欧洲作出不可磨灭的功劳,至少3000名华工在一战中死于炮火、疫症和伤病。

    为纪念一战华工,中国与英国近日举行展览和研讨会,向世界展示他们在战争中的贡献,当中有多张由英国军官后代露西提供的珍贵史料,是其祖父霍金中尉在一战战场拍下来的华工照片,它们展示华工在战地枪林弹雨的生活,随时遭炮弹和毒气袭击,即使在战争结束后,这群后勤兵仍承担重任,除了要冒生命危险清理未爆的废弃炮弹外,还要将战场的尸体埋葬。

    西方国家近年愈来愈重视一战华工代表的历史意义,去年11月欧洲首座华工雕像在比利时揭幕,法国今年亦在巴黎里昂火车站竖立华工雕像。英法两国均举行纪念活动,感谢华工的贡献。

    一战年历
    一战年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