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印度庙说教(上篇)汇集宗教、哲学、社会、文化 一起来认识印度教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游印度庙说教(上篇)汇集宗教、哲学、社会、文化 一起来认识印度教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大大小小的印度庙。一般人谈起印度庙,只想到色彩斑烂、摔椰子、象头神、黑风洞……很表面,其它的,所知不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马资深文史工作者兼元生基金会执行长陈亚才说,游印度庙,看印度教,可以发现:印度教集宗教、哲学、社会、文化于一身。

    游印度庙,看印度教,真的必须事先去了解印度教的基本知识,以免入宝山而空手回!

    首先,必须知道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即是:创造神梵天(Brahma)、毁灭神湿婆(Shiva)和保护神毗湿奴(Vishnu)。

    接下来,了解印度教的传承脉络、精彩的经典故事,及建庙的需求和特色。


    最起码,知道供奉的是哪个主神,甚至,也可以跟朋友多分享一些关于宗教壁画和寺庙装饰艺术的趣事!

    湿婆一家人,包括雪山女及神象头神,因为制做的工匠不同,造型也有不同。
    湿婆一家人,包括雪山女及神象头神,因为制做的工匠不同,造型也有不同。

    站在瓜拉雪兰莪武吉罗丹(Bukit Rotan)的Sri Shakti Dhevasthanam Temple前方的空地,陈亚才表示,“相比其他宗教,印度教往全球传播的范围和速度相对慢,这是因为有语文了解的困难,并且,印度教和印度人的紧密性很强!”

    后来,宗教人士更积极传播,传教活动更加活跃,印度教开始进入西方国家。说起来,大约公元6世纪,印度教才向外传播,其中,商人扮演重要角色。

    “在马来半岛或东南亚,当我们讲‘印度化’,指涉对象不只是印度教,还包括佛教。因此,在柬埔寨和巴里岛,游客会发现,东南亚的宗教遗迹,既像印度教,又像佛教,其实两者并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英殖民进入大马后,引进印度的人才,让他们从事种植,以及参与公共部门,包括担任警察、量地官,开发建筑公路和铁路。”

    跨入二十世纪,印度人参与医药界和司法界的比例也相当高。

    “印度人来了,有的留下开枝散叶,在地的印度人人口不断上升。1834年至1916间,印度人来马的总数高达25万人。其中,约90%来自印度的南方,讲淡米尔语(Tamil)者占了约85%。”

    没有宗教创始人

    也因此,全马各地,南印度风格的寺庙居多,极少数的北印度风格庙宇,分布在吉隆坡、马六甲、太平、怡保和槟城。

    一般上,正统宗教都有明确的宗教创始人,印度教却没有。

    “原本居住在俄国南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游牧部落雅利安,经过600年的漫长战争,最终征服印度地方上的土著达罗毗荼人(Dravilian),把他们赶去南方,成为新的统治者。可以说,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自然引进了本身信仰的吠陀教(Veda)。”

    即便印度已有本身的文明,但雅利安人带来了有文字的文明,并且将种姓制度形成一种社会制度。

    实地考察印度庙,有助于加深对印度教的认识。
    实地考察印度庙,有助于加深对印度教的认识。

    主导宗教和国家发展的婆罗门教,越锁越紧,变成有点僵化,走不下去,尤其种姓制度将社会阶级弄得泾渭分明,“首陀罗和贱民永不得翻身”,最为僵化。

    在这个时候,佛教和耆那教(教主大雄)崛起,强调众生平等,觉得种姓制度不合理,婆罗门教开始走下坡。

    有宗教司认为必须改革,出现了宗教改革派领袖商羯罗,由他进行宗教改革,重新调整宗教的内容,整顿宗教仪式,称为印度教(Hinduism),主要信仰三个大神:创造神梵天、毁灭神湿婆和保护神毗湿奴。

    本土庙较少列梵天为主神

    陈亚才表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并不出现在吠陀教或婆罗门教。祂们的主神地位,是在婆罗门教转到印度教时代,才确立。”

    吠陀教信仰自然神,风神和雨神便是大神,但在发展成婆罗门教至印度教的过程中,自然神逐渐式微,并且开始信奉其他神祗。

    后来,《往事书》的每一个篇章,都会赞叹三大主神的其中一位,无形之中,便把三大主神的地位确立下来,而自然神也慢慢式微。

    印度或大马本土也好,有一个现象,以梵天作为主神的寺庙,少之又少。这点上,有此一说:梵天创造宇宙的责任经已完成,无需供奉祂。

    另外,梵天贪婪,爱看祂造出的女儿,多长出4个头。有5个头的梵天,一直张望女儿,湿婆就砍下梵天的一个头(也有说是毗湿奴砍下),但无法阻止梵天把女儿变成太太。

    也因此,泰国四面佛,最初不是佛,是源自印度教,四个头的梵天。

    然而,因为形象和影响力最低,即便是印度,以梵天为主的寺庙不超过10间。因为梵天不成系统,印度教便形成“三大天神”(吠陀、湿婆和毗湿奴)和“两大系统”(毗湿奴系统和湿婆系统)。

    穆卢甘变出六个头,称为Arumugam。
    穆卢甘变出六个头,称为Arumugam。

    毁灭和重生是一体

    陈亚才说:“简单而言,吠陀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是一个系统,不同阶段的发展,算是一脉相承,在公元一世纪经历宗教改革,至公元3到4世纪算是确立稳定,成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印度教。”

    “印度教谈到宇宙的创作者大自在天(Isvara),会说明祂有三个特征,即是:’创造’之后要’维持’宇宙,并且会’毁灭’。”

    大自在天又把三个特质传给三个神祗,分别是创造者梵天、维持和平衡宇宙的守护神毗湿奴,以及毁灭神湿婆。

    “必须强调的是,印度教思维中,毁灭和重生是一体,犹如往生和重生是一体。”

    神向圣人天启《吠陀经》

    雅利安人把吠陀文明带进来,吠陀文明以吠陀经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三大宗教的共同点,便是建立在吠陀经的经纶之上。

    吠陀经没有作者,根据婆罗门,是神向圣人天启的,先经由口耳传承,后来文字化,才形成现在的文本。

    最早的吠陀经叫做《梨俱吠陀》,算是大书,后来的三部(《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基本上是诠释《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记载了第一代的33个神,都是自然神,大神是太阳神和火神,雷霆之神因陀罗(Indra,或帝释天Sakra)则是众神之首。今天讲的印度教的三大主神,那时代还没出现。至于女性神,还没有什么地位。

    后段时期,又加了新的经书,《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种姓制度形成贵贱悬殊

    吠陀早期,《梨俱吠陀》的“原人歌”,是最早论述种姓的古老文献:原人用身体生成众生……嘴巴生成婆罗门,双臂变成刹帝利,双腿变成吠舍,双足生出首陀罗……

    “种姓制度,最初讲肤色(Varna),后来讲人种(Jati)。不管是肤色或人种,共同点均是──把雅利安人跟非雅利安人划开来。”陈亚才说。

    “种姓制度下,印度没有高攀这回事,低种姓的女人嫁给高种姓的男人,只会拉低他们的阶层,越攀越低。这种情况下,大概有3000种的划分。我们只记四种(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再加上贱民。”

    在印度,对执着于种姓制度的人而言,最忌讳的是,走在路上,影子被贱民踩到!至于战败俘虏,地位比贱民更低。

    “从现代观念来看,种姓制度是权力斗争、资源掠夺,即是社会地位的制度化控制。而有关种姓制度的文字记载和制度化,最早出现在《摩奴法典》。”

    印度教神祗都有配偶

    印度教,相当冲击大脑思想──可以过着非常清苦的日子,又从从容容享受爱欲情色之余,并且死守落后的种姓制度!

    与此同时,印度教有个特点──神祗都有配偶。这点上,印度教有这个讲法:人没法了解自己,必须找个对应的人,最好有一个配偶来告诉你,才能观察和了解自己。

    梵天的配偶是祂造出来的女儿辩才天(Saraswati),也是智慧女神。

    “西方人难接受,这不是乱伦吗?我们理解不深,没有完全把握,不细讲。但宗教角度有另番解释,四个头代表四部吠陀经,代表宇宙空间都在祂掌控之中,无人能逃离祂的关注。”陈亚才说。

    毗湿奴的配偶是吉祥女神(Lakshmi),司掌爱与美的女神。吉祥女神是天神和阿修罗共同搅拌乳海时诞生的十四件宝物之一。

    湿婆的配偶是雪山女神(Parvati)。因为祂有很多化身,所以也有很多配偶。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教常常有二合一连体的神祗,最常见是湿婆和太太的合体,尊称诃里诃罗(Harihara),湿婆和毗湿奴合体,尊称埃椰帕(Ayyappa)。埃椰帕的造型可以在黑风洞右边石窟的印度庙见到,合体时,毗湿奴就变成女性。

    “想要了解印度教,要保留这个理解上的弹性。”他笑说。

    吉隆坡谐街印度庙,象头神骑在它的坐骑老鼠身上。
    吉隆坡谐街印度庙,象头神骑在它的坐骑老鼠身上。

    象头神是保护之神财神

    说到印度教的神祗,必须要说一说湿婆和雪山女神的儿子象头神(Ganesha)。

    陈亚才说:“象头神是保护之神,又是财神,因此,不管在家里、公司、工厂或神庙,均是印度教普遍供奉的神祗。”

    为什么象头神是象头人身的形象?

    原来,湿婆出门修行1000年,配偶雪山女神觉得苦闷,就造出孩子Ganesha。某一天,她去洗澡吩咐儿子:我去洗澡,不管谁敲门都不要开门给他们进来。

    正好,湿婆回来,父子从未见过面,孩子听母亲的话,不让父亲进来,父亲一生气就砍下儿子的头,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湿婆很懊恼,刚好一只大象经过,他就砍下象头装上儿子的身体,才有象头人身的造型。

    有的庙,象头神的象牙断了一截,因为祂帮仙人皮耶萨仙抄写天启《摩诃波罗多》(Mahabharata)时,刚好笔用完,就拔下一截象牙继续抄写。

    安倍卡尔反抗种姓制先驱

    说到印度的贱民社会抗争,一定要想到安倍卡尔(Ambedkar)博士。他出生贱民家庭,家境不错,曾到美国深造,当过大学教授,后来才做生意。

    他风度翩翩,经商长袖善舞,但人家一知道他是贱民,就不想跟他来往。他心想:贱民在印度连猫狗不如,这怎么会是我的祖国?

    “安倍卡尔反抗种姓制度,生气起来就把摩奴法典烧掉,并强调,如果印度教不废除种姓制度,他就脱离印度教!”陈亚才披露,“他还是印度独立宪法的起草人,并担任印度第一任司法部长。他去世时有50万人替他送殡。”

    毗湿奴躺在大蛇(Naga)身上,是非常著名的寺庙造型之一。
    毗湿奴躺在大蛇(Naga)身上,是非常著名的寺庙造型之一。

    据悉,印度第一任总理甘地,非常同情贱民,他曾说:与其让贱民制度留存,不如让印度教消灭!

    “虽然,宪法把很多制度调整过来,但最终,甘地也没有废除种姓制度。现在,平时相处,表面上没什么,一到关键时刻,比如结婚或贱民担当政治高职时,种姓还是障碍。可见,种姓制度在印度人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尤其越高阶层,越不想要摆脱!”他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