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华教节迈入第34个年头,今年延续去年“抢救历史,保根护脉”主题,希望在5年内为“文化资产保存基金”筹集1000万令吉!
除了例常于12月举行林连玉先生公祭礼、林连玉精神奖颁奖典礼,林连玉基金也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举办各式各样的工作坊,来推广文化艺术。
工作坊的响炮,就由童玩和歌谣达人韦远进来打响!
童玩,因为有玩伴才好玩;童谣,因为唱开而朗朗上口!
你还记得当年和玩伴一起抢着玩的童玩,或一起大声哼到走调的童谣吗?
有这么一个人,这么觉得:童玩,它是轻松,但不放松的民俗民化传承责任!
他,就是实兆远的退休小学校长韦远进。
退休后,韦远进将生活都寄讬在传承及专研童玩和童谣,以低炭的方式重现老祖宗的智慧,一边哼着不同籍贯的童谣,一边以可再生资源制作成古早童玩手作和木骑,随后更将古早童玩融入智力、趣味、手作和环保,提升为“童玩艺乐”。
“我65岁。多年前卸下校长职务后,通过无私分享童玩的制作手艺和传授童谣,实践和分享‘童玩艺乐’的理念,让各地的孩童,能快乐地传承民俗文化。”
他说,童玩艺乐是涵蕴了德智体群美劳心七育,其中的心育,是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及会创造,让孩童在玩乐时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及发展自己。
从专研童玩至今,每年,韦远进都会送出逾万件的童玩手作给各地的孩童,不求回报,只盼孩童从童玩童谣中,找回童心,重拾快乐的童年。
“我孩童时期,都和玩伴常跑去玩水游泳、捉鱼、拾胶子等玩乐,那时,我的玩具都是父亲的手作如木枪,虽然是简单的玩具,但和玩伴一起玩,当时是十分快乐满足的。”
他补充,童玩一般上可分为7大类,即儿童游戏、杂技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赛力游戏、竞智游戏及斗赛游戏,每一个游戏都挑战孩童的智力、体力或合作等能力。
他感慨地说,现代的孩童过着与电子产品为伍的日子,缺乏人与人之间实际的交流和互动。
“我希望通过分享制作的古早童玩和各方言童谣,能再次重燃现代人对生活的初心,大人因回味逝去的童年而懂得感恩分享,孩童因接触童玩艺乐,而学会思考、创新及超越自我。”
从1986年开始,韦远进担任生活技能实验导师,从此开始了环保手作,并且,平均每年会应邀出席全国各地展演活动。
“以一年一场来计算,我至少办过33场童玩和歌谣的展演。”
每一次的展演活动,小小的摊子都围满好奇的大人小孩,对韦校长亲手制的古早童玩爱不释手。
“我希望能开设间童玩馆,收集及传扬全国各地的童玩和童谣民俗文化,让更多承载着老祖先智慧的趣味民俗文化,能走入社区,为社区带来欢乐,注入清流。”
韦远进校长的工作室和住家毗连,工作室内有条不紊地收集着各式各样的手作工具、再生资源及从各地蒐集到的珍藏品。
“过去20年生活技能专科老师的执教生涯,启发了我的创意灵感及环保制作,一路走来都秉持着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赋予再循环资源如汽水罐拉环、报纸、食油罐、橡胶树种子、冰棒、晒衣夹子、用后即丢筷子及废弃建筑材料等新生命,制造成各式各样的童玩类、棋玩类、益智类甚至是家居用品等。”
他也得意地分享其环保手作如汽车木珠坐垫可制作成小风车、以铁线扭成了“献出爱心”铁线迷宫、木制的四方棋盘、胶子冰棒抽、木枪及陀螺等等。
“自创的竹蜻蜓‘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以用后即丢筷子、汽水罐拉环、胶子、冰棒和绳子制成的童玩,我每年都会制作约1万5000个竹蜻蜓,每逢应邀出席工作坊,都会免费送给各地的孩童,以更有趣和实用的方式,让各地小孩快乐地学习环保的重要性。”
他认为,童谣是中华珍贵的文化遗产,巧妙地以各籍贯方言记载传诵着常民的日常生活。
“多年以来,我从各地及各管道收集了逾90首广东、闽南、潮州、客家和海南的童谣,在全马各地的展演,唱传许多爷爷奶奶的古早民谣。”
韦校长告知,本身是籍贯属闽南福建,在邦咯海岛出生,当时,住家周遭都住着不同籍贯的邻居。
“我的童年,印象中都是和地方上的小孩在一起玩乐,所以自小就熟悉各籍贯的童谣,但儿童时代识字不多,如遇到不会的,会查字典求解,当时和玩伴一起求知和学习,是非常快乐的!”
他说,“月光光”、“氹氹转”及“八月十五月光光”等,都是坊间较耳熟能详的童谣,每每向前辈请教及探讨童谣精髓和篇章,都会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