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你会怎么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子木:你会怎么做?

    印象中,第一次接触中国大型娱乐节目,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脑海中最深刻的还是人在上海时透过电视收看的《新老娘舅》,操著一口流利上海话的主持人滔滔不绝,而只听得懂“侬”的我,虽然脑袋一片空白,却很有代入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侬”在上海话中是“你”的意思。多年后的近来,滑著YouTube时,偶然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短片,正好就叫《你会怎么做?》。这是由广东卫视推出的社会行为观察类节目,每一期都会还原时下热议话题的情景,透过隐藏拍摄,观察人们对于事件的反应。我想多年前我曾看过这档节目,所以那设身处地的反思才来得很有亲切感。

    谈起反思,大学上的企业伦理课,里头有我至今仍无法理清的思路。尤其是课堂上讲师提出的“有轨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究竟该什么也不做让电车依照正常路线碾压过五个人,还是将电车改到备用轨道让电车压过备用轨道的一个人。后来我才听闻,这思想实验主要是想探讨功利主义与源自康德主义的道德义务论之见解。可这是我至今还是不想面对的一道课题。

    而《你会怎么做?》恰如大学里的企业伦理课,每一集里都抛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与冲突的情境,作为受众会不由而然地思考自己会如何去应对。就有那么一集,单独在异乡打拼的男子因为人生地不熟,而在第一次插手干涉纠纷之后,犹豫不决是否该继续介入。他寻求在场的另外两名男子助阵不果,最后也只能举步不前。事后采访时,他坦诚了心里的畏惧,语中满满的无奈感。身为节目嘉宾的心理学家分析,那畏惧是无可厚非的,但至少一开始他踏出来的那一步极具勇气。

    往后每一集,嘉宾对每位当事人介入方式的解说,是我最为关注的环节。我认同德国著名神学家马丁尼莫拉的诗《我没有说话》里的警示:人们若只顾自身利益,而不为社会正义付出哪怕一点点代价,那么最后吃亏和受到惩罚的还将是自己。但要以怎么样的姿态介入,是我所思考的问题。我羡慕节目里那些展现涵养,处事散发睿智的见义勇为者。一个人的修养,终究得经过个体心灵处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等过程所达成。越为紧急的关键时刻,越能展现个人修养。


    活在功利主义的大环境,小学时就算道德教育考了满分,人们在乎的也只是那分数。满分者未必就意味著道德高尚;而未考获满分者,又有多少人认真去检讨自身的不足?或许小学时我们年纪尚小,但当你我成年后,又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些问题?而问题来了,大马版《你会怎么做?》若你人在“拿督打人”现场,你会怎么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