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山情缘(16)◢ 再穷不能穷教育 认真学习不放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胶山情缘(16)◢ 再穷不能穷教育 认真学习不放弃

    廖金华自传体小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第七章:进城读书(7.1)

    入山剿马共如履薄冰 马来村长意外受伤

    1952年,君林在拉务八英里华人新村学校念五年级的时候已然十四岁。由于新村小学没办六年级课程,刘校长表示可介绍有意升学的同学,到芙蓉中华小学就读六年级。

    其时,芙蓉中华小学座落在波士街对面的福建会馆,新村学生早上可以搭巴士到芙蓉车站,然后步行一段路,约十五分钟便可抵达中华小学。拉务到芙蓉只有八英里路程,乘搭丹星巴士半小时便到达芙蓉巴士站,来往交通可谓相当利便。


    然而,君林所面对的并非交通问题。他一家三口只靠父母割胶来维持生活。换句话说,君林的问题是经济问题。也许对于有钱人家而言,每个月根本不缺那十块至廿块钱的交通费和学费开支。但对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收入的胶工家庭来说,那就是小问题了。

    福建会馆
    位于芙蓉波士街(现称严端路)的福建会馆曾充作芙蓉中华小学,开班授课。

    到了年终,刘校长却还没收到家长们的消息:五年级班二十多学生的家长,竟然没有人打算送孩子到芙蓉就读六年级。于是,他觉得有责任传召学生家长来面议,并尽量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去读书。

    刘校长对名列前十名的学生家长进行一番谈话,首先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尽力劝说。

    大多数家长的考量不外是:第一,经济能力不足,家中还有小孩要照顾;第二;时局不好,生活和工作都不安定,又那有心思让孩子继续求学。

    刘校长聆听了家长们的优虑和经济情况,除了摇头叹息,也无能为力。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最后,刘校长约见了伯通叔和晚叔两家人。

    论学业成绩,君林最佳,古仔与猪仔次之。

    晚叔本身在唐山读过书,自然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同意把猪仔送去芙蓉读六年级。年纪大一点的古仔就快17岁了,准备在拉务园丘找一个“树号”来割胶,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晚叔表示,只有对不起古仔了。他也希望小儿子猪仔努力读书,多识几个字,对自己将来有帮助。

    最后刘校长也劝服了伯通夫妇让君林到芙蓉上学。伯通只有君林一个儿子,晚叔都答应把猪仔送去上六年级,而自己也就君林一个孩子,再辛苦也得让他上学念书。君林知道自己来年可以到芙蓉求学,高兴得抱着妈妈哭了起来。

    这个日子,可说君林命运的重大转折点。若非刘校长的安排,若非爸妈的答应,他这一生就只能读完五年级,然后继承父母衣钵:拿割刀,拜树头,就这样过一生了!

    割胶人相信宿命

    一般人,尤其是靠天吃饭的割胶人都相信宿命,亦即所谓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逢东北季候风季节,也就是雨季来临的日子,总是乌云盖天,一天放晴,两天下雨,胶树湿漉漉的,意味着翌日又无法出门割胶了,于是园丘财库或管工将宣布翌日为“水限天”。

    胶农最害怕的情况是,早上还天晴,胶工刚割胶完毕,突然胶林里风起雨落,不到五分钟时间,所有流入胶杯的乳白色胶液都付诸流水,一天的心血也就化为鸟有。园丘资方规定以胶工收割乳胶的多少来计算工资。换句话说,若胶工无法把胶乳收回磅胶房,园丘是不会给予工钱补贴。

    难怪都说割胶工人得靠天吃饭,道理就在此。除非园丘资方基于人道立场或同情工人的辛劳,规定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的割胶工友,都受到双重剥削,即资方园主及包工头两方面的剥削。在没有职工会组织的年代,即使胶工本身意识到包工制的经营园丘对工人存在严重的剥削与不公,也无法为工人争取合理待遇或改善。

    天亮了。当伯通夫妇换上割胶衣装向胶山出发的时刻,君林也准备走路去乘搭开往芙蓉的巴士。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去等巴士,迟就赶不及八时的第一堂课了。

    此时君林已15岁,却才念小学六年级。在和平时代,孩子们12岁就读完小六,他们都比君林幸福太多了。

    君林是个早熟的孩子,他为了报答父母,非常珍惜这个求学机会,立誓努力学习,把书读好。因此,他总是提前半点钟在路口等候巴士。和君林一起搭巴士去学校的同村孩子,还有晚叔的小儿子猪仔。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升日落,君林早上赶巴士,下课赶回家,晚上温习功课。周末没上课,他必须一早换回那件沾满胶迹的衣裤,跟妈妈一起到胶山去帮手。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飞逝了。君林和猪仔在芙蓉那间中华小学上课,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

    若问君林这一学期什么经验与感受,最大的不同是,他在新村小学念了两年书,每年的成绩都保持第一名;然而到中华小学读了一学期,学业成绩在班上三十多人当中,竟有一半人的成绩远在君林之上。

    他开始认识到什么叫做“一山还有一山高”,终于承认自己并非无敌的了。他发现自己的功课成绩不均衡,数理科很弱,语文科很强。为了补救,他必须在下半年加强数理的学习。君林拿了成绩单,流着泪跟母亲说:“我只考到第十几名,成绩不理想。我将尽力在下学期考得更好。”

    妈妈在中国乡下虽没机会读书,却也明白做人的道理。面对着向自己坦白的儿子,她明白孩子此刻需要的是鼓励而非责骂。她对自责的儿子说:“读书和割胶一样,必须认真和勤劳。只要尽能力,便对得起自己和父母了。读书是学做人的开始,成绩的好坏决定在聪明与勤劳,只要尽了力,即使还考不好,也就算啦。”她又加了一句:“读书是识字和学做人的道理,但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君林很听妈妈的话。他知道妈妈没有责怪,反而在鼓励自己不要灰心,遇到困难就要勇敢面对。

    果然有志者事竟成。君林上半年成绩不理想,他知道自己差在数理科。因此,他在上课时间特别用心听课。遇上不明白的就问到明白。

    ◤胶山情缘(1)◢ 脱离日爪后 村野响书声

    ◤胶山情缘(2)◢ 筹资办学 绞尽脑汁

    ◤胶山情缘(3)◢ 边割胶边上学 成绩仍亮眼

    ◤胶山情缘(4)◢ 号角误响 累女婴亡

    ◤胶山情缘(5)◢ 突发枪击事件 英军抓人问话

    ◤胶山情缘(6)◢ 入山捡榴梿 遇上“山叔叔”

    ◤胶山情缘(7)◢ 英军捉马共 森林乱投弹

    ◤胶山情缘(8)◢ 紧急法令下 必须住新村

    ◤胶山情缘(9)◢ 生活条件差 胶工咬牙过

    ◤胶山情缘(10)◢ 单身汉偷窥四姑 牵线不成黯然走

    ◤胶山情缘(11)◢ 发生枪杀案 园丘迁新村

    ◤胶山情缘(12)◢ 再穷不能穷教育 新村父老办华小

    ◤胶山情缘(13)◢ 胶工生活虽苦 孩子成绩优异

    ◤胶山情缘(14)◢ 新村甘榜双标准 胶工入山剿马共

    ◤胶山情缘(15)◢ 入山剿马共如履薄冰 马来村长意外受伤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