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于2022年12月16日凌晨2时30分许发生,共有61人获救,31人不幸罹难。经过10个月调查后,报告今日早上10时出炉。
◆卫星影像的分析显示,事发地点附近,散布着许多小土崩的痕迹,显示了自1991年至今发生的土地移动的影响。
◆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报告指出,由于花岗岩体靠近武吉丁宜断层带,因此在土崩地点发现的花岗岩,可能会经历剪切破裂和移位。
◆国家灾难管理机构针对峇冬加里土崩事故作出5点建议,包括今后严格执行露营与休闲区指南,及相关法令执法行动。
报告也建议,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科技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全面整合山坡数据,并让各层级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知情的决策。
◤点击全文阅读◢
◆土崩工作小组在事发后,除了援引几个单位的数据进行地形和数码地面模型调查,也实地采样获取土壤物理性质的信息。
报告指出,工作小组在土崩现场通过钻探获取土石资料,并按照深度采集扰动土样和未扰动土样,进行实验测试。
◆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报告指出,使用现有影像系列(Pleiades卫星)进行的目测观察,特别是2018年3月21日的卫星影像,清楚显示了发生土崩的斜坡底附近土地覆盖的变化。
◤点击全文阅读◢
◆报告说,距离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地点最靠近的阿米鲁丁巴吉学院测雨站,在事发前一周,即12月8日获得92.2毫米的雨量。
“这也是单日最高的雨量,但在事发当天(12月16日)雨量,仅获得1毫米。”

◆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报告指出,根据对卫星影像的分析,峇冬加里─云顶路工程的土地覆盖在1991年出现变化。
◤点击全文阅读◢
◆根据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报告,爸爸有机农场私人有限公司(Father Organic Farm)董事陈番兴(译音)指出,该公司于2016至2017管理出事土地期间,从未发生任何土崩事故。
◤点击全文阅读◢◆报告说,第一次土崩发生在约凌晨2时,且泥石流冲向距离土崩现场约550公尺外的露营营地。
◆报告说,根据这起事故中的证人,在短短20分钟内,即出现2次山泥倾泻(slope failures)。
第一次出现土崩是凌晨2点,随后再度发生另一次土崩事故。


◆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造成31人罹难事故的完整报告,事隔约10个月后今日出炉;报告说明,降雨量和渗流形态(seepage flow regime)的改变,都是造成这起不幸事故的主因。
报告说,尽管人为活动可能会影响斜坡稳定性,但不能证明人为因素,造成这事故的主因。

相关新闻>>降雨量骤增 引发峇冬加里土崩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