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歷經風霜仍屹立不倒 探英軍戰壕結構布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零秘密‧歷經風霜仍屹立不倒 探英軍戰壕結構布局

    許多戰壕已被草叢覆蓋,漸漸的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等待探險者尋覓。
    許多戰壕已被草叢覆蓋,漸漸的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等待探險者尋覓。

    報導/攝影:羅肇雄
    (哥打丁宜19日訊)英軍留下的戰壕,見證戰火的殘酷,也遺下戰火的遺蹟,如今已作廢的戰壕,在獲得政府重整美化后,得以重現其面貌,一探英軍戰壕的結構布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二戰結束至今已有70年,人事已非,但戰爭卻遺留下一些龐大的歷史證據遺物。

    二戰時期為了抵禦日本鐵騎的南侵,深謀遠慮的大英帝國駐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軍隊,在柔佛河岸邊、哥打丁宜市區和往北方向的豐盛港路建立數十個戰壕。

    但是這些戰壕最終因為日軍選擇從中部突襲南下而作廢,當時英軍因為無力招架,選擇退守新加坡島。

    目前,這些遺留下來的戰壕,仍屹立在原處,歷經風霜,提醒人們戰爭的真實史蹟。


    據了解,去年,該處多個靠近市區和大路邊的戰壕被政府重視及美化,重新修復內外表層,油漆和裝上鐵欄,使戰壕煥然一新。

    重修後成景點區

    換上新裝后的戰壕,不時吸引民眾停下腳步留影和欣賞,市區中數個地點也頓時成為小公園及景點區。

    《中國報》記者特往戰壕遺址,一探內部結構,並了解歷取背景。

    戰壕形狀在目前建築格式中非常獨特,完全只是為了抵禦日軍入侵而設計。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其形狀分為兩種,即四方半圓粒狀形和平行蝴蝶狀形,圍牆使用的材料很充實,鋼筋配上洋灰厚度達半公尺。

    其實,常途經哥打丁宜至豐港一帶的人,只要稍微留意,都可察覺這建築獨特的戰壕。

    邊佳蘭戰壕居高臨下防敵侵

    邊佳蘭戰壕居高臨下,防敵入侵!

    阿末巴赫立說,早年英軍在邊佳蘭設立戰壕,其考量包括位處高坡的海角,可隨時監控和打擊外來侵犯的敵人,它也是英軍重要大型戰壕之一。

    他說,戰壕的作用除了設置大砲和機槍外,內部也設有醫療、彈藥貯存庫、人員避難所等設施。

    他認為,以英軍的戰略角度來看,最南端設于邊佳蘭頭灣的戰壕,具有保護新加坡、防禦日本軍隊從南中國海襲擊的意圖。

    據悉,有關戰壕建造年份從1927年開始,由威爾吉斯曼將軍與兩位參謀興建,直到1939年才完工,1941年8月,進攻馬來亞地區的戰事爆發,戰壕肩負著保衛新加坡島安全的角色也更加吃重。

    當時,單單在柔佛州為了防禦而花費的建築經費就動用了6萬英鎊(1937年),相等于現在的1億2000萬美元。

    在檳城、新加坡的防禦戰壕的費用,約是當時的2萬3000英鎊,相等于現在的4600萬美元。

    阿末巴赫:留有戰壕早期面貌照片

    哥打丁宜歷史協會秘書阿末巴赫立指出,本身多年前與哥打丁宜縣政府部門官員收集戰壕的資料並整理。

    他透露,小時候曾經攀爬一座高坡山丘時,山下佈滿許多戰壕,仍記得當時非常壯觀的場景。

    他本身收藏著一些珍貴的照片,包括邊佳蘭頭灣戰壕的早期的建築面貌。

    他說,哥打丁宜縣是柔佛州十縣之一,位于柔南東岸,東面向南中國海、北接豐盛港、西南面就是新山縣、西面則是居鑾縣,間中由北到南是孕育歷史的柔佛河,河口到柔佛海峽交匯處不遠就是新加坡的德光島。

    “在同時期建造的戰壕還有邊佳蘭頭灣戰壕,位于這裡的戰壕,外型和體積有別于位于哥打丁宜市區的戰壕,他們面向新加坡島,主要是防衛任何從新柔海峽入侵的敵人。”

    戰壕內地道與其它戰壕相通

    1937年二戰爆發后,駐守哥打丁宜一帶的英軍,在1939年開始建立多個戰壕,戰壕內部有間隔和分高低兩層,入口處在后部旁,內有地道相通到其它戰壕。

    從這些戰壕的位置佈局,顯示了當時英軍原本預測日軍會經由豐盛港海岸登陸和在大蘇里里河河口進入,或會從柔佛河進入哥打城,同時位于市區河岸面向北部的戰壕用意也是一樣。

    而位于哥打丁宜市區路經豐盛港路24公里處也有5座相距不遠的戰壕,不約而同的面向北部方向,目的是阻止日軍進一步的攻擊。

    鄧祖耀(60歲,螢火蟲谷休閒樂園負責人)受訪時指出,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戰壕,具有教學的意義,它記載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有著警惕人們戰爭的可怕,教育孩子和平的重要。

    他也帶領帶領記者前往數個保存完好的戰壕,一睹內部結構。

    同時,也隨同他到柔佛河岸,和一些沿岸地區查看這些戰壕,其中有一座更過半建築侵泡在水中。

    9座戰壕已美化

    散布在哥打市區和郊外各角落的戰壕,都有一定的規劃,它們都在河道兩岸和道路兩旁。

    目前,比較容易找到的和看到的戰壕只有約13座,有9座已美化,兩座依舊保留了原始的面貌。

    目前可被找到的戰壕分佈地區是:

    1. 位于天后宮旁附近100公尺遠,距離柔佛河岸邊約10公尺。這座戰壕是蝴蝶型雙砲口型,內外鐵門雖然消失,但牆面依舊平滑如新,由于洋灰牆身特厚,天氣熱時內部依舊涼快。

    2. 位于哥打丁宜媽山陳聖大王公廟內,有維修,還漆上紅白間隔顏色,由于長年積水,廟方管理層放置活魚,以防止蚊蟲滋生。

    3. 泡在水中的戰壕,位于“哥打丁宜螢火蟲谷休閒公園的上方”,需要搭船才看得到。

    4. 在哥打市區舊警局前左方的小路上,位于距離600公尺遠的小公園。

    5. 哥打丁宜天鳳廟蓮花三太子廟旁。

    6. 哥打丁宜路往豐盛港約24公里的5座修復后的戰壕。

    7. 位于邊佳蘭頭灣的超級大戰壕群,共有20座各式的戰壕或防空壕。

    日軍進駐哥打市後屠城

    1942年1月12日,日本軍戰機在哥打丁宜路以南11碑即新山柔佛再也花園附近中華義山一帶投下炸彈后,戰事一觸即發。

    哥打丁宜縣居民因擔心日軍南侵成功,為了避開英軍和日軍的交戰,紛紛遷入森林。

    在接獲日軍從半島中部南下的消息后,英軍匆忙撤離哥打丁宜,往新加坡退去。

    根據歷史記載,日軍后來進駐哥打丁宜市后,開始屠城,當時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