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受任SCCA榮譽院長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謝飛受任SCCA榮譽院長

    謝飛說大馬人擅長中英語,赴北京電影學院深造佔盡語言優勢,期待見到兩地學生互相交流。
    謝飛說大馬人擅長中英語,赴北京電影學院深造佔盡語言優勢,期待見到兩地學生互相交流。

    報導:覃小萍
    攝影:謝蔚卿
    (吉隆坡訊)中國著名電影人謝飛教授來馬擔任《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評審,並受任本地學院SCCA榮譽院長,謝教授亦堅信要推動大馬電影工業,教育和電影節是環環相扣的重要元素!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謝飛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一直在該校任教至退休,而他導演的作品如《香魂女》曾奪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本命年》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等殊榮,成為柏林影節唯一獲二熊獎的華人導演!

    詢及對馬來西亞電影的看法,謝飛表示大馬政府對本土電影施以保護政策,以及對電影內容進行嚴格審檢,其實與中國或早年韓國和台灣當局持相同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必須要很重視電影,因為電影是讓其他地區觀眾認識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很重要的手段,譬如有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在康城大放異彩、李小龍或成龍的出現,才讓外國人注意到中國。”

    他說,我國華裔只佔全國人民總數24%,故馬來和中文電影必須一塊合作才能取得更佳成績,“我會鼓勵電影協會和學校共同努力,另外電影節更是不怕多,關鍵是須有其特色,才能吸引全球和當地年輕電影人參與。”


    他舉例,韓國著名導演金東虎創辦的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旨意支持亞洲新導演,令斧山電影節的影響力近年逐漸蓋過日本、上海等地區的影展。

    至于要推動大馬電影工業,謝飛表示首先要有好的電影公司,如中國的華誼兄弟,“畢竟電影的娛樂和票房關係業界存活,所以電影製作公司要知主流市場觀眾的口味,保有藝術價值之余也不可排斥商業元素,故電影節可供不賣座電影為播放平台。”

    對《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把歐美大片,如康城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我是布萊克》(I, Daniel Blake)、剛出爐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新居風暴》(The Salesman),與亞洲新導演的電影共同競賽,謝飛直言:“所以我們最后是以藝術標準、支持新導演和亞洲電影作為平衡。”

    他觀看參賽的18部電影后,特別讚美了大馬《Interchange》、不丹《赫馬·赫馬:我等待你為我唱的那首歌》(Hema Hema : 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緬甸導演趙德胤的《再見瓦城》等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