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驚現明代乾屍 屍體官服保存完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工地驚現明代乾屍 屍體官服保存完好

    old 170327 b4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old 170327 b3

    中國河南省太康縣一處工地在近日施工時,挖出一座明代古墓,乾屍保存完好,根據墓誌銘等判定,該墓主名叫顧樸,官至右都御史,是顧佐後人。

    多名網友發帖稱,上週在河南省太康縣萬城商貿集聚港東南方一個下水道施工現場,進行機器作業時挖出了一座古墓,引發眾人圍觀。

    有網路消息指,在地盤上出土了寶劍、扇子等文物,但已被人拿走不見蹤影。


    墓誌銘記載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此墓主姓顧,明朝官員,為明朝御史顧佐之孫;太康縣文物部門獲悉后,立即趕去現場,24小時專人值班。

    經當地文物部門考察,認定並沒太多文物價值,並否認有文物被人哄搶的說法,指“明代嚴懲貪腐,官員多是薄葬,所以墓內並無值錢器物”。

    old 170327 b2

    old 170327 b1 noresize

    不過,文物專家、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德恒則認為,現場出土了官服、乾屍等,肯定有考古價值,更反駁稱:“五六百年的屍體,比較完整,官服幾乎沒有破損的地方,怎麼能說沒有文物價值呢?”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據《太康縣文化志》載,顧御史,姓顧,名佐,字禮卿,太康縣城西顧窯人,明朝建文年間進士,永樂初年任應天府尹,明遷都北京后,顧佐任順天府尹,永樂八年任御史。

    後葬於太康縣,顧佐墓于1989年太康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墓高8公尺,周長80公尺,墓塚為圓錐形,墓前有石馬樁兩個。

    顧佐(1376-1446年)為官剛正,被人比作“包拯”。相傳顧佐入內廷辦公,獨處一間小夾室,不是議政不與官員們群坐。正統十一年(1446年)去世。

    此次出土的墓葬,為顧佐之孫顧樸。

    ★誰是包拯?★
    人名。(西元998~1061)字希仁,宋合肥人。性剛直,歷官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辦案嚴正,不避權貴,時人比其為“黃河清”。當時京師流傳“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為宋代有名的清官,卒諡孝肅。也稱為“包待制”、“包龍圖”、“包公”、“包青天”。

    文/圖:《法制晚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