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珊:老之將至——Arrugas,自欺的樂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戴曉珊:老之將至——Arrugas,自欺的樂觀

    當Emilio住進養老院,他的室友是開朗的Miguel。可是,很快的,我們發現,Miguel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愛佔便宜。有個老太太,總是想找電話,要自己的孩子來接自己回家。Miguel跟老太太拿了小費,就隨便指一個方向,讓老太太迷路。還有一個從來不離開自己房間的老太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裡,以為自己是在一列火車上,往伊斯坦布爾去。Miguel會冒充自己是檢票員,跟老太太要小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有人責怪Miguel,說他這麼做是不道德的。他自辯說,反正她們都頭腦不清醒,他正好給她們一點希望;他所拿走的那點錢,對她們來說也無所謂。乍聽,Miguel的言論也有理,不是嗎?反正被欺負的一方無法感受到屈辱,何來欺負呢?沒有所謂的欺負,也就心安理得了。是這樣的嗎?

    後來,Miguel跟Emilio有了感情,關係越來越親密。可惜Emilio最終患上了嚴重的癡呆症。Miguel因為真正付出了感情,而開始改變自己對懵懂老人的態度。他嘗試用手機替老太太打電話給她的孩子,他也給坐火車的老太太一支假冒的香煙,讓她以為自己在抽煙。按照另一個老太太的話,Miguel也有了在乎的人了。Miguel也懂得愛人了。因為心裡有愛,就不忍心愚弄心智懵懂的朋友了。Miguel似乎學會了尊重他人,即使是對方已失智或癡呆。

    可是,電影沒有停留在這層道德討論上。在電影後面,Miguel照顧Emilio時,另一個病患在他們身邊說,Emilio已不知道Miguel是誰了,當然也不知道Miguel對自己好了。此時,Miguel卻回答說,其實Emilio是知情的。畫面上還出現了癡呆的Emilio臉上,出現了一絲嘴角的牽動。影片暗示說,癡呆的Emilio其實懂得Miguel的付出。即使癡呆了,還是有意識的。

    我不同意。既然失智或癡呆的老人,沒有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欺壓,當然也不會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善意了。當初,Miguel沾一點小便宜,確實無傷大雅。但這就是利用他人的弱點和不尊重他人了。


    同樣的,對這些已失去意識的老人付出真心,即使他們一點都不曉得,依然是善待和尊重了。我覺得,所有態度與行為,最終是回歸到給予和付出的這方。換句話說,所有善行只有清醒的人才領會得到。我們當然希望,被照顧的這方,還有朦朧的意識,體會到施予者的善意。但這只是自欺和自慰而已,說到底,Miguel是為自己而照顧Emilio的。Miguel學會了尊重他人的同時,其實是懂得了自我尊重。至於比這層更遠的期盼,只是主觀的願望,不是事實。

    影片為了讓觀眾不那麼悲觀,傳達了一個虛假信息,這是不負責任的。不能直面殘酷的真實,其實只是沉溺在膚淺的樂觀而已。

    戴曉珊——觀影、閱讀與寫作為持續日常,間歇性掃地、煮飯和遛狗,以調和生命中的瘋狂與平庸。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