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球可判可不判 成也VAR敗也VAR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罰球可判可不判 成也VAR敗也VAR

    20180717spt32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俄羅斯‧莫斯科16日綜合電)法國4比2擊敗克羅地亞,贏得世界杯冠軍,但這場決賽最大的話題,是視頻裁判(VAR)。

    法國超出比分的關鍵12碼罰球,是VAR改判。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阿根廷主裁判皮塔納並未有明確判罰,但在法國隊員抗議以及場邊視頻同事的提點下,他決定去看錄像回放,並在猶豫權衡近1分鐘后,將手指向點球點。

    反覆回放的錄像顯示,球確實打在克羅地亞球員佩裡希奇手上,但這個手球是否等于12碼罰球,卻引發極大的爭議。

    許多名宿認為這不是罰球,自然有他們的理由。這個手球本來無足輕重,既不是法國的機會,佩裡希奇也非有意伸手擋球,他只是手臂剛好在那裡躲不開。


    格里茲曼假摔?

    這是一個純偶然的輕微事件,如果裁判忽視掉,會讓比賽的進行顯得更加自然,忽略這個小小的手球意外,更符合讓球隊場上表現去決定勝負的原則,引發的議論肯定比現在小。

    但現實是,裁判和VAR一起抓住它,並由此徹底改變了一場世界杯決賽的走勢,也就是說,一次小小的意外卻成為了最關鍵的轉折點,並很可能決定了冠軍屬誰(從結果看),這多少讓人感到彆扭。

    以本場為例,法國第一個進球來自格里茲曼的假摔,為什么裁判不看VAR來糾正這次判罰、吹掉法國的進球呢?因為他也許認為一次前場自由球並不“關鍵”,不值得請出VAR來,但這個球偏偏進了,這次判罰從不關鍵變成關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