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湛然若寂

文 文 文

沈明信:湛然若寂──人到无求品自高

书法不在于形,而在于神;佛法不在于形,而在于心。与两位艺坛朋友雅聚,谈起书法界的一些现象,感慨表演更甚于书法。

过去文人写字,闭门书斋,一缸莲花为伴,天地砚墨,或怡情,或抒臆。昼夜浸泡于诗词曲赋之人,挥毫间自有万象山水。书法毕竟是寂寞的。时人写字,或为牟利,或为处于红尘浊世不甘寂寞,设计了淋漓尽致的舞台表演,待曲终人散再看那一幅字,只得个“乱”字。心中没有一丝的澄明,为人没有一丝的文化底蕴,心中以虚荣名利为导,能写出什么来?

放浪形骸有两种,一种是真正潇脱,一种是扮疯。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有什么。

有些人挥洒笔墨,挂在墙上作为生活的左右铭,闲时征心,这墨宝便是无价之宝,不能以金钱计算;有些人把一捆捆的书法硬是推销给朋友,而且叫价不菲,虽是生活逼人,但毕竟沾了烟火气,没有翰墨的清骨了。

朋友话锋一转,又说:泰国佛教僧侣生活极其清苦,手不能碰金钱财物,日中一食,皆要由人供养,所有食物得在午前即席吃完,不能私藏。如此身无常物,唯一可以收藏的就是糖果。一名比丘讲起这段经历:“家人来探他,问他需要什么吗?”他回答说:“要一包糖果。”既得了糖果,遍发给寺内的师兄弟们,人人得了糖果都很高兴。

就因为这糖果可以收藏,可以变成是“我的”,那未染尘的心,就被一颗小小的糖果破功了。佛法修行不在清贫的外相,如果对自己住的简陋茅蓬起了贪爱,这心仍布满尘埃。

书法如是,佛法亦如是。“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句是俗套老话,老话自有老话的道理。

说一个关于品味的故事:

唐朝有一贵族门第,生活富裕骄奢惯了,对于日常的衣食住行品味都很高。这户人家曾施恩予李使君,李使君在外任官届满回乡,得知恩人已故,就想请他的几个儿子吃饭,以表谢意。

但这户人家的门第很高,也不是随便一请就到的。李使君拜托与这家人交好的圣刚和尚去请,圣刚和尚劝他:“你别自找麻烦,这家人吃东西又麻烦又讲究,你备的食物,未必能合他们胃口。”李使君自信满满:“只要对方不是要求朱象髓或白猩唇,弄一顿丰富、精致的宴席我还是办得到的。”

到了宴客那一天,李府精心烹调、精心布置,搜罗了各种名贵的食材,李使君带着妻妾亲自监厨,备了丰盛的筵席。

听了羞愧不已

这几位兄弟来了,对于满桌的珍馐竟不看一眼,只吃了几颗伴盘的水果。主人家再三催请,他们勉强吃了一口冰餐,舀了一匙入口立刻面面相觑,如同吞针那般难以下咽。

李使君请圣刚和尚去了解到底出了什么状况,这户人家对圣刚和尚说:“他们做菜时用的炭有问题。应该先将炭火在别处烧红了,叫着炼炭,才能放进炉灶,否则食物就会沾有烟火之气。

李使君得知真正的原因后大呼奈何。

后来黄巢作乱,这几个兄弟与圣刚和尚一起逃难至穷乡僻壤,整整三天没有进食,圣刚和尚用身上的一点钱换来小米饭,装在土杯中与几名兄弟分食。看到那几个人狼吞虎咽,圣刚和尚不禁笑问:“这饭不是用炼炭烧的,还能合胃口吗?”那几人听了羞愧不已。

真正的品味,不在于物,而在于心。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湛然若寂

相关文章

沈明信:湛然若寂——修行事

沈明信:湛然若寂——心中的仇人

沈明信:湛然若寂——从不依靠

沈明信:湛然若寂──贪婪

沈明信:湛然若寂──虚伪

沈明信:湛然若寂——印度降头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