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这年头,儿童也手机成瘾 越滑越近精神病

文 文 文

(芙蓉25日讯)随着手机普及化,如今不仅成年人是“低头族”,连儿童已出现手机成瘾的现象,往后成长之路极可能潜伏精神疾病。

曙光心灵成长中心创办人兼心理谘商师陈志成说,越来越多精神疾病是从这根源开始,根据统计,在大马每5名学生,就有1人患上精神疾病。

他说,手机和平板电脑对此统计“贡献很大”,长期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会引发精神疾病。”

他接受马新社专访时指出,当儿童透过手机沉迷于社交媒体,他们会不断与别人聊天,甚至卷入网络霸凌。

他说,由于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及通过媒介的沟通方式不一样,因此,当儿童长时间处于虚拟世界后,在回到现实生活里与人沟通时可能会面对障碍。


陈志成:许多夫妻不愿正视关系出问题,宁愿通过手机从社交媒体得到满足感。  
陈志成:许多夫妻不愿正视关系出问题,宁愿通过手机从社交媒体得到满足感。
 

暴力色情元素影响

陈志成说,在社交媒体出现的网络霸凌、优管的色情视频、在线游戏的暴力和色情元素,影响儿童的身心灵及荼毒他们的思想,父母无从掌控。

他说,凡事皆有正反两面,如用手机上网获取资讯及通过视频探索新事物,手机应用程式的聊天组群,可拉近身处异地的家族之间距离。

他说,家长可允许孩子玩一些可帮助他们学习的手机益智游戏,只要时间不会太长,则无伤大雅。

他也说,家长可善用手机的好处,若能控管所有的问题及除掉坏处,那么手机带给孩子的就是好处。

至于小孩使用手机的理想时限,陈志成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只涵盖1岁至4岁儿童,1岁以下儿童完全不能使用手机,1到4岁儿童1天最多1小时。

他认为,4岁以上儿童,1天两小时已足够。

父母可在出外用餐时携带轻巧玩具,以便在等待食物上桌时与孩子一起消磨时间,取代在餐桌上刷手机的习惯。
父母可在出外用餐时携带轻巧玩具,以便在等待食物上桌时与孩子一起消磨时间,取代在餐桌上刷手机的习惯。

手机成婚姻杀手
修复成败还看意愿

近年来,手机被誉为“婚姻杀手”之一,唯陈志成认为,这胥视夫妻本身对修复关系的意愿是否强烈。

他接受马新社专访时说,若夫妻关系原本已不好,两人就找不到理由放下手机,以设法挽回及促进夫妻关系。

他指出,手机只是一个让夫妻问题浮出台面的媒介,毕竟成人具备思考能力,因此,就回到问题的源头,胥视双方是否要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

“许多夫妻不愿面对这情况,他们觉得反正很难与另外一半相处而宁愿投入手机世界,从社交媒体得到满足感,导致夫妻关系冷淡,各过各生活。”

另外,陈志成说,若父母不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他们不可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情况就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导致孩子与家人的关系也不亲密。

“最终,家中每个人与手机为伍,整个家庭的凝聚力是脆弱的,关系非常疏离。”

多陪孩子助戒手机瘾

当家中孩子已手机成瘾,若父母要他们放下手机,就须准备牺牲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互动。

陈志成说,孩子向父母讨手机的主因是他们太闲空而感到无聊,若要从孩子的生活中把手机拿走,除非有更好玩及更吸引的事物来填补,这就回到亲子活动和互动。

他说,若父母陪伴孩子玩有趣的游戏,基本上孩子不会太想要找手机,因为已获得满足。但是今天有多少父母愿意牺牲时间做这个动作?这对父母而言具挑战性。

提及小孩在餐桌上刷手机的现象,陈志成说,许多父母本身也习惯在开始用餐前开始刷手机,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并定下家规不在餐桌上拿出手机。

他说,父母应学习与孩子沟通及关心孩子的感受,多点谈孩子在生活所碰到的事情,而非将话题围绕在功课、成绩、在学校是否有闯祸等等,以免形成沟通障碍。

针对幼童在餐桌上“手机配饭”的习惯,陈志成说,手机对孩子生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其蓝光有损视力,长期以不良姿势看手机也影响脊椎;至于心理方面则是从小间接培育孩子用手机,在孩子长大后才对他们说勿沉迷手机,就形成矛盾。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mywheels